第二节 畜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畜力
分类号: S782.2
页数: 1
页码: 1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解放前,大寺镇境内大牲畜集中在少数地主、富农手中,数量少。解放初期到70年代,畜力是农业主要动力。1949年境内大牲口288头,1976年达到顶峰2336头,比1949年增加了7.1倍。80年代以来,大牲口数量逐年减少,至1995年仅有262头(匹)。
关键词: 大寺镇 生产条件 畜力

内容

解放前,境内大牲畜主要集中在少数地主、富农手中,且数量少,一般农户则以人力耕作。解放初期到70年代,畜力仍是境内农业的主要动力。1949年境内共有大牲口288头。1958年,李庄子率先自繁自养大牲口,至1962年大任庄、芦北口等陆续建起了配种站。1976年,境内大牲口数量达到顶峰,共2336头,比1949年增加了7.1倍。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畜力逐渐被各种农业机械所代替。80年代以来境内大牲口数量逐年减少,至1995年仅有262头(匹)。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