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见证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82
颗粒名称: 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见证人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著名作家老舍曾受周总理委托来杨柳青保护木版年画,其子舒乙先生曾与西青区领导提及此事。杨柳青年画社的老经理盛玉洪先生是当时的见证人,他向霍庆顺、李明录和作者讲述了往事。老舍先生提出“推陈出新”的四个大字,建议杨柳青艺人们创作新内容的年画以适应时代潮流。这些新品种的年画参加了摩洛哥国际博览会展出,受到了国际友人的赞誉。在采访结束后,盛玉洪先生表示愿意分享他所知道的一切。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年画 舒乙

内容

二00四年六月九日,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来杨柳青做客,与西青区领导提起了一段当年老舍先生受周总理之托,来杨柳青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往事,并转交了一封与年画有关人士的信件。为此,我和李明录、霍庆顺三人,受文化局领导之托,于六月中旬有幸探访了这位杨柳青年画社的老经理,也是当年陪同老舍先生在杨柳青年画社待了三天两夜的见证人、亲身经历者的盛玉洪先生。
  我们来到小区门口问路时,恰巧遇见了盛经理的儿子盛亚平先生,这大概也是缘份吧。走进盛玉洪先生的房间,陈设俭朴;房间有些窄小,与他这位处级老干部的身份和在杨柳青年画界的名望,仿佛有些不符。听说我们是为杨柳青年画的事情而来,这位身患绝症的七旬老人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态。当“玉成号画庄”的第六代传人霍庆顺先生,将其父亲霍玉棠的照片拿给他看时,老人的眼中布满了泪花,激动地说:“你是霍家老大吧?我可又见到杨柳青年画的亲人了”。接着,盛经理滔滔不绝的给我们讲述了印在他脑海的那些往事。
  四十六年前,盛玉洪是天津市“德裕公”的经理。“德裕公”坐落在西北角针市街,是“荣宝斋”和杨柳青年画合作社三家的总部。1960年正月初一晚上,“荣宝斋”的经理刘增瑞,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是专程到这里来考察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在生产车间总理听了汇报,看了杨柳青年画的生产过程。在此逗留两小时之久,临走时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合作社主任马逸先坦诚地说:“缺少一种叫褚黄的染料,在这里买不到。”总理回到北京后,立即托人到南方买到褚黄寄给了杨柳青的年画艺人。盛玉洪老人说到这里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1964年春天,老舍先生受周总理的委托,先到天津针市街年画总部,由盛玉洪、赵奇(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陈怀平(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陪同来到杨柳青与霍玉棠等年画艺人见了面,老舍先生与画师们像朋友一样的攀谈,废寝忘食地记录着杨柳青年画的种类、风格和特点,晚上工作到三四点钟才肯休息。当盛玉洪经理提出要想成立木版年画博物馆时,老舍先生恳切地告诉他,自己是受总理的特别使命来杨柳青的。因为,当时要抓文、体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了,为了保护宝贵的杨柳青年画遗产,你们一定要搞新的内容适应潮流。而后,提笔写了四个大字“推陈出新”,老舍先生巧妙地完成了周总理交给他的特殊使命。
  遵照周总理的嘱托,杨柳青的艺人们,搞了一批没有封建残余的杨柳青年画品种,如“山水画”、“红楼梦”,喜庆的民间娃娃画“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等,参加了摩洛哥国际博览会展出,受到了国际友人的赞誉。
  当我们的采访结束时,盛玉洪老人的话仿佛还没有说够,他还沉浸在那些苦辣酸甜的回忆中,恋恋不舍地说:“欢迎你们再来,我愿意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给你们,因为,我对杨柳青年画有感情啊!”
  送我们到大院门口的盛亚平先生告诉我们,他父亲今天太高兴了,多少年了从未与家人说过这么多的话。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忠萍
责任者
舒乙
相关人物
李明录
相关人物
霍庆顺
相关人物
盛亚平
相关人物
霍玉棠
相关人物
盛玉洪
相关人物
德裕公
相关人物
刘增瑞
相关人物
马逸
相关人物
赵奇
相关人物
陈怀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