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何以在迪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98
颗粒名称: 杨柳青年画何以在迪化
分类号: J228.3
页数: 3
页码: 219-221
摘要: 本文介绍杨柳青年画是天津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由于赶大营的兴起,杨柳青人将这种习俗带入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并在当地发展出具有特色的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在赶大营的兴旺时期,新疆每年能销售杨柳青年画达百万张之多。
关键词: 杨柳青年画 乌鲁木齐市 赶大营

内容

杨柳青年画何以在迪化(乌鲁木齐),这个问题要从杨柳青人赶大营说起。由于“赶大营”的兴起,天津杨柳青人进入新疆后从货郎到坐商,逐渐发展成为有买卖字号的店铺,使大批杨柳青人在大十字商业街一带一展经商才能,并陆续新建起一批天津式的小民居四合院,是独家居住,能感受到雅静舒适。百业俱兴,百艺进疆,促进了新疆地域商业经济的开发。在迪化的天津杨柳青人,过年时,把家乡贴年画的习俗也传入迪化。年画,中国民间的一种绘画样式,新年时张贴,故名年画。杨柳青人过年时年画是一定要贴的,即是民俗习惯,也是为了安慰思乡之情。
  早年间,杨柳青人安文忠京货店首先把杨柳青年画传到迪化。说到这,自然要说说迪化南大街(现解放南路)赵振声的务本堂字画铺,每逢春节,供应年画和杨柳青年画。赵振声是天津杨柳青附近的周李庄人,他从小喜欢画和年画,很努力地掌握了杨柳青画的技艺。他年青时,兴致勃勃地来到迪化,学以致用,大展才华。他的作品有《兄弟同乐》、《金玉满堂》等,他画古典人物,也画关帝、财神以及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据老人说,首批到迪化的年画,画面热闹,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婴儿以及财神门神等内容。
  年画源于明、盛于清。清代中叶,以杨柳青出品的年画流行最广,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代表作品有娃娃年画,清·顺治年间的《长命百岁》,各地各界都很喜欢,有雍正年间的《多福多寿》,更是男女都喜爱和赞誉的。乾隆年间的《新春大喜》被誉为年画之光,道光年间的《福寿三多》,咸丰年间的《百事如意》等年画一上市就受到城乡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后来的年画题材越来越多,越来色彩越鲜艳。盛传,每年腊八以后,在天寒地冻的三九天里,卖年画者在大十字摆地摊,绘声绘色地向人们讲解“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故事。传统的杨柳青年画中鲤鱼的形象必不可少,这说明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各地的鲤鱼有几十种,有一种是金鳞赤羽尾,体色艳美,光彩熠目,闪闪发光。正因为“红”,便具有喜庆、吉祥、胜利、成功的含意。当地人习惯称呼叫“红鱼”或“喜鱼”。唐·李白《赠崔侍郎》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要从“凡鱼”化而为神龙,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为然。是以仙人乘龙,亦为骑鲤”。故此,年画有小胖小在大鲤鱼上。
  民间传,唐代皇帝姓李。“李”与“鲤”谐音,因此,当时的鲤鱼身份倍增。仔细读读耐人寻味。
  可知,杨柳青年画这一艺术奇葩的博大精深。无形的文化因素将永存。
  迪化腊月办年货,城乡的湘、陕、甘人都要筹办年货。据老人们讲,当年迪化有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而最受欢迎,最热销的总是杨柳青年画。
  一是木版年画有鲜明特色,能迎合民俗习惯;二是年画的内容多,取材广泛,生活气息很浓厚;三是杨柳青年画为在新疆的杨柳青人最爱,享有盛誉,而且价格合理。
  赶大营兴旺年代,在新疆一年能销售杨柳青年画达百万张之多。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富泉
责任者
赵振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