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1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工艺
分类号: J218.3
页数: 16
页码: 120-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年画工艺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化工技法、加工模式、绘画口诀、画理精华、画法分科、画本分类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年画 工艺

内容

第一节 画工技法
  年画行业的画工,往日被世俗视为“工匠”或“匠人”,不受重视,他们的工艺技法,是以前辈“口授”,世代沿袭下来。画工多粗读经史故事、小说,略通文墨,在技法上虽系师徒递承,墨守遗法,然而对生活有较深理解和体验者,创作出来的东西,各有风趣,独具特色,民间却常尊称画工为“先生”、“画师”,以示敬意。
  画工作徒学艺时,一般为期三年,最初只做研墨调色等杂务,渐次练习笔道(线条),慢慢随师作画,得见底样(粉本),暗记画诀,所以底样和画诀是民间艺匠传代唯一理论和范本,画师决不轻易示人,作坊里有句成语“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春”即“画诀”,即便同行之间,亦有门户之见,互不相传。过去被文人墨客和鉴赏家,视之为“工匠末技”和“俗物”,不足法取,故画论史籍中无存。
  杨柳青年画,概可分为: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
  勾:包括构思、起草、修改、定稿。勾,是指画出“墨线”,完成后尤如一幅木刻画,人物、背景、陈设等,一目了然,构思是关键,画面要“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是创作年画必须遵循的法则。
  刻:包括拓印和雕刻,拓印是为雕刻作准备,用绵连纸画好“墨线”后,反贴在事先准备的平整的木版上,木版以杜梨木为佳,厚度约为寸许,然后用不同的刻刀、不同的刀法精雕细刻,这“墨线”就是将来手绘加工的依据,叫做“雕版”或“刻版”,也就是“制版”的意思。
  印:包括单印墨线或套色印刷,印墨线时纸和版都需固定在画案上,画纸与画版中间留有一空隙先在木版上刷墨,把纸卡在距离适当的位置,后再翻纸将印好的画纸漏进空隙,每翻一张,再用净刷在纸上匀称的敷平,如此往复运作,叫做“刷坯子”,印好画面的白纸,叫“画坯子”。如印套色,则按此法,印完一色,再印一色。
  绘:是指人工加绘,这是杨柳青年画的最复杂、最细致的一道工序。绘画方式:首先是“上门子”,即把“画坯子”裱在“门子”上,只裱四周的“画边”。“画门子”须直立固定在墙上,一侧有门轴可左右翻动,数个“门子”为一组,固定在同一“轴”上翻动,画幅一般为“横卧”式,如同画面上的人物全都“躺”着,画师右手持有数支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画笔,或有一支“水笔”(只醮水以润色),左手端一水碗,手指夹一色盘,小指带着一盏小煤油灯。
  裱:与一般裱画的方法相同。形式分为:“托裱”、“画轴”、“镜心”、“册页”等。通常的普及品年画,是不需要装裱的。
  第二节加工模式
  分工制作:一般是指年画作坊,勾、刻、印、画、裱各道工序,都有明确分工,每道工序都有领班的师傅掌握生产。唯有“画”的一道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工夫,因此凡遇有大批的订货,都需要分散给家家户户去外加工,有的裱画也可分散给各家,采取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所以杨柳青镇成为画乡,有了“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美传。
  以师带徒:年画作坊采取以师带徒的办法,通常都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勾、刻、印、画、裱各道工序均有师徒,使生产稳定,师傅兼有验收产品的责任,一位师傅通常带数名或十数名徒工,每道工序可由一到数名师傅分管。
  婆领媳作:南乡三十六村,多为镇内上百个年画作坊承担加工手绘年画的任务,农户妇女利用农闲在家从事绘画,以婆为师,传授绘画技法,这些无名的画家世代相传不息。她们腰围花蓝布,席地对墙染画,乡下有句民歌:“老南乡、吃荣邦,喝苦水,尿裤裆”。可见当年她们生活之苦了。
  外订加工;年画作坊,因绘画任务过重,就把印好的“画坯子”,向外征求加工,一般都有传统的加工户数十户,发给“画样”,按此操作,每年每户可加工数千张、数万张不等,经验收合格,计件付酬。
  适应季节:年画生产季节性很重要,每年秋冬是销售旺季,一年的生产量,全靠下半年特别是腊月推销,外地远途客商,早在秋季即来趸货,陆续到年底远途的就不再来,又转为近途客商,零售进了腊月才有画市,直到腊月底。春节一过则无人问津了,因此春夏忙于生产,以便秋冬应市。
  第三节 绘画口诀
  一、总诀
  金人物(画人物要画得如平地起金山,摆在画面上要鲜艳夺目,使之突出),玉花卉(花卉要画得洁净鲜美,如玉石般晶莹可爱)、模糊不尽是山水(指山要画的一眼望不尽止境,模糊中显出高远、深邃的妙境)。富道释(画佛、道中的人物要有富像,切忌寒伧),贫判官(钟馗),辉煌耀眼是神仙(铠甲和袍带要画得华丽)。灵美人(要画聪明伶俐),呆番夷(画异族番邦人物要眼直神定),凶颜恶面是鬼卒。活虫鱼,死蔬果,天宫玉阙是宫室(画虫要写生,画得生动才美;蔬果则要画成熟后摘下来的,颜色好看;宫室则要画得精巧非凡象天宫一样才好)。彩走兽,墨竹兰,朱墨二色画蝠判(走兽要带颜色,竹兰可以先用墨的浓淡湿燥来代赭绿诸色,画钟馗或云蝠只有朱黑二色,画出来也很好看)。
  二、人物画总诀
  画将无脖项,画女少肩膀,佛容要秀丽,神像须伟壮,先贤意思淡,美人要修长。文人如颗钉,武夫势如弓。贵家妇,宫样妆,耕织女,要时样。若要脸笑,眼睛下弯嘴上翘;若要人带愁,两眉紧锁皱。心神畅者手拈须,气怒狠者眼拱张,手抱头者心惊荒,急步行者势紧张。怒像眼挑把眉拧,哀容头垂眼开离。喜像眉舒嘴又俏,笑样口开眼又瞇。
  三、画历史故事等人物诀
  (一)画美人诀: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蚁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万莫张口。
  (二)画娃娃诀:短胳臂短腿大脑颏,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
  (三)画鬼魔诀:头如斗,眉如帚,称砣鼻子火盆口。铃铛眼,胡桃脸,锯齿獠牙带耳环,胳臂腿肚生筋腱,袒胸露腹衣不全。
  (四)画贵者像诀:双眉入鬓,两目精神,动作平稳,方是贵人。
  (五)画财主像诀:腰肥体重,耳厚眉宽,项粗额隆,行动猪样。
  (六)画寒士(贫苦者)像诀:头小额窄,口小耳薄,垂眉促肩,两脚如跛。
  (七)画卑者(坏人奸臣)像诀:口斜胸凸,头低仰视,齿露眉错,必是细作。
  (八)画贵妇像诀:目正神怡,气静眉舒,行正徐缓,立如山立。
  (九)画丫环(婢女)像诀:眉高眼媚,笑容可掬,咬指弄巾,掠鬓整衣。
  (十)画贱妇诀:薄唇鼠眉,剔牙弄带,叠腿露掌,依榻托腮。
  四、画戏出人物诀:
  (一)旦:画旦难画手,手是心和口,若要用目送,神情自然有。
  又:青衣手捧心,武旦急如风,闺行目下行,花旦插腰巾。(二)小生:风流又潇洒,举止多文雅,歪头目传情,呆立易显
  傻。(三)武生(净):脚为武将根,立要丁字样,两臂向开扎,必是拉
  弓架。(四)丑:缩头又耸肩,蜂腰搭架手,脚翘腿下蹲,坐行如摆柳。(五)身段:武将扬手过盔头,文官捻髯露半手,小生不作直立
  像,美人摸鬓侧面瞅。(六)动作:(以扇为喻,余可推及,故不多录)老生扇胸,净角扇
  肚,小生不过唇,黑净到头顶,旦掩口,僧道扇袖,媒婆扇
  两肩,小丑扇耳朵。五、画朝衣大像诀(一)神将(天王):顶盔贯甲护肩布,九吞八扎沙鱼带,巾带包
  肚登云靴,挺胸鼓肚摄魂魄。(二)火神(灵官等):太子盔,风火轮,天衣风带,腰系水裙,腰
  衬,战靴,立水江涯袍。(三)玉帝(关帝,秦广王等):冕旒冠(玉皇旒珠十三串,其它诸
  神十一串),天衣披肩,腰衬腰裙、托布镇圭,靴画勾云、飘
  带绕肩,挺带下垂。(四)文财神:丞相冠,如意翅,蟒袍玉带五绺髯,脚登朝靴手托
  钱(元宝)。(五)武财神:将军盔,满髯脸,护肩包肚袍色玄(黑),虎皮高靴
  手托鞭。(六)菩萨:结带长裙,天衣缠身,垂首合目,坐骑莲盆。(七)佛像:天冠颈缨,天衣中裙,结跏趺坐,背光罩身。(八)胡仙等(清朝官服):朱顶花翎纬帽,罩褂窄袖蟒袍,薄底
  一色皂靴,两手一对马蹄。
  (九)三星:“福”(吏部天官),耳不闻天官帽,立水加花江涯袍,
  朝靴抱笏五绺髯;“禄”(员外郎),青软巾帽,绦带绿袍,携
  子又把诰命抱;“寿”(南极星),道冠玄氅系裙巾,薄底云
  鞋,拐杖龙头。
  民间全神共三百尊,画师都有粉本,总的形式不外上述几种,画时可作变化,塑造泥胎金身时也可通用此诀。
  六、画飞禽走兽诀
  (一)总诀:
  龙脸愁的像,出现必升降,龙身遍体甲,其数却无量。吊眼白额虎,正中写三横,虎尾斑点匀,为数十三整,朝日啸的风,姿势欲翔腾。哭的狮子脸,嬉球又跳升。若要画肥猪,腿短拖地肚。昂头挺胸马,画法三块瓦。抬头羊,低头猪,怯人鼠,威风虎,鸟噪宿,马〓蹶,牛行卧,犬吠篱。画嬉猫,常洗脸,画白兔,前爪短,画凶鹰,两只眼,画蝌蚪,墨点点,画青蟹,横长些,画青虾,一弯月,画麒麟,头似龙,画鲤鱼,尾鳃鳍。
  (二)画鸟诀:
  先画眼,后画嘴,画完了全身再画腿。
  (三)画马诀:
  先画头,后画胸,画完了马背填当中。
  (四)画鹿诀:
  先画角,后画颈,画完了胸肚再按腿。
  (五)画蛇诀:
  画嘴两条舌,方头细小脖,盘成团团当中坐。
  (六)画龟诀:
  蛇头蛇尾,没有大腿,如虎尖爪,八卦上背。
  (七)画草虫诀:
  先画头、后画领,画完翅膀添后腿。
  七、画配景要领:
  (一)画村落,庭苑,车马桥梁,楼亭榭廊为画中托头,车马以示往来,桥梁显出广阔,亭楼点出高巍,廊榭画出精致。屋舍有当用正向的,有当用侧面的。或茅草,或青瓦,都要有窗露于外,有门通于内,还要有高有低,有远有近,亭楼要有窗棂门隔,且要分清高下华朴。榭廊要曲折不尽,依水傍柳,方臻妙境。车马有往有来,有缓有驰,缓者游山逛景,驰者五谷丰登,往来方显繁华。草桥须依流水绕于村外,不然则改野渡为宜。御苑之桥多玉石,不宜木架。湖亭水榭之桥加栏更妙,桥前没树,桥后无屋,切要记住。
  (二)画景远处要有湖溪小桥方显远邃,院落须有树石芭蕉,才显雅贵。堆石须按第宅华敞而分,太湖石宜罗列于园林庭榭中,宜兴石缀于竹林水溪旁,长石(锦川石)便于插立在宫苑花间树下,大青石宜堆砌于草庐间。园林设山,宜就厅前,阁殿掇山,莫若于侧,楼台叠山,离远为佳,书斋设山,以小为妙。
  (三)十有:
  木有老木、枯木、封壁木。柳有村柳、堤柳、宫墙柳。石有松石、林石、后庭石。水有流水、江水、天河水。桥有石桥、铜桥、腰断桥。船有渔船、战船、画舫船。酒有亭酒、宴酒、闹事酒(客店中酒常是饮酒闹事,如“十字坡”等),寺有杀寺(不见庙)、游寺(见庙)、金山寺(只见庙门)。云有飞云、横云、祥彩云。楼有绣楼、画楼(王宫府第楼)、打杀楼(如“艳阳楼”、“鸳鸯楼”等)。
  (四)三分:
  屋分斋榭亭轩,楼阁书房,厅堂别墅,厢房草堂。山分厅山、楼山、园山、阁山、池山、庵堂山、内室山、书斋山。景分山林、地池、村落、郊野、傍宅、江湖、庭苑、宫室、市井、仙境、庙宇、天宫。
  (五)石有老嫩俏玲珑,水要淡而明洁同,树势参差方为美,远流断续是良工。云烟穿聚升腾势,野径迂回路远通,竹叶暗藏禅堂意,松柏楼阁气势雄。庭园更宜朱栏小,村居鸦噪意更浓,山景最好松揽翠,野渡酒帘一点红。厅阁摆式瓶炉架,内室陈设几榻屏,画中美景说不尽。
  八、画室内布置要领
  (一)堂室:长几案,悬古画,东坡椅,屏八扇,英石盆,香熏笼,悬古琴,盆里花,多宝架,壶碗盘,多古样,窗外竹,门里榻,锦幔帐,彩灯挂。
  (二)书斋:树根椅,古木几,古锦褥,花牙榻,图史经,满书架,冬宜竹,春宜花,笔墨砚,桌上陈,古窑瓶,插拂尘,左壁剑,左壁琴,一切颜色忌金银。
  (三)亭榭:彩瓷墩,花石桌,一副楹联,一块匾额。
  (四)室内:地屏天花,熏笼衣架,香奁台桌,绿织绣榻,宫灯香几,精巧玩器,花果盆景,朱栏彩画。样样绚丽,才透闺阁秀气。
  (五)层楼:楼推三面,官桌四方,琴棋书画,笔墨砚笺,香盆熏炉,吉祥绣墩,画灯高挂,夜饮壶盅。
  九、画节气分时要领
  (一)春有早晚和雨雪(早春雪、晚春雨。以花卉点景时,早春画雪梅,晚春画雨后梨花),夏有小满和大暑(初夏黄梅季节旅行多持伞,末夏近暑多挥扇),秋分早暮与风月(暮秋有风扫落叶萧瑟之景,早秋有皓月桂花之佳色)、冬有小雪和大雪(小雪尚暖,大雪结冰)。
  (二)四时点景诀:正月张彩灯,二月放风筝,三月花丛丛,四月放棹艇,五月酒帘红,六月荷塘生,七月看天星,八月月当空,九月登高阁,十月调鸟虫,十一月摆盆景,十二月桃符更。
  (三)画岁时节令景物诀:贺年放纸炮、劝农鞭春牛(以上春节)。穿灯景,演杂戏,放烟火,猜灯谜,吹打唱,闹元宵,抖空竹,踢毽球(以上灯节)。坐花醉饮,共赏牡丹(以上二月十二日“花朝”)。抽陀螺,放风筝,踏青草,打秋千(以上清明)。长堤杨,绿坡马,金母诞,花仙寿(以上三月三、上巳日)。抽胡芦,绒毛虎,火判官,夭师符,石榴花,剪五毒,编方胜,扎蝙蝠,吃角〓,龙舟渡,饮药酒,安菖蒲(剑)(以上端午节)。赏金鱼,浮巧针,拜银河,穿花针(以上七夕)。盂兰盆,流河灯,放焰火,歌管弦,扎法船,游画舫,演秧歌,跳狮子(以上中元节)。蝉鸣柳,风吹笙,斗蟋蟀,枣垂红(以上立秋)。拜月祃,吃月饼,供泥兔,聚宴饮,赏冰轮,游夜景(以上中秋)。登高望,赏菊黄(以上重阳节)。风筝毽,步步登(琉璃喇叭),太平鼓,抖空竹,蹴石球,走马灯,调禽鸟,戏秋虫(以上十月立冬,画儿童玩耍诸景)。蹴鞠戏,拖床(冰上撑滑而行)乘,消寒会,熏笼生,花入室,陈盆景,积雪狮,吟柳絮(以上冬至节)。迎新岁、贴挂钱,燃爆竹,窗嵌画(贴剪纸),贴春联,送财神,悬灯彩,鼓乐喧,迎灶王,挂门神,敬天地,先像悬,纸牌戏,以消夜,包饺子,合家欢,陈供果,签八仙,迎春鼓,又一年(以上除夕)。
  附录一:
  人物像赞
  1.番将架:身高七尺,年过三旬,面如青皮枣,身躯似狼形。头戴一顶银鼠帽,身穿一领锦貂裘,腰系一条丝鸾带,袋插一枝追风雕。坐下一匹青龙马,手持一只狼牙棍。
  2.大将架:头戴登龙青缨烂银盔,身披黄金鱼鳞甲,穿一领绣花牡丹双凤绛红袍,腰横七宝鲛绡带,一双云根虎皮靴,弯一张龙角六钩弓,插一壶雕翎箭,坐骑一匹枣红骝。
  3.诸王架(指武功出身后登王位者):头戴一顶嵌龙金幞头,身穿日月九龙绣云袍,腰横金绡锒玉带,足踏双金云根朝靴,手拿一柄日月乾坤定宝刀。
  4.军师架:如意冠,锒玉翠,素道袍,色绛绡,腰中系,皂罗裘,右手中,羽扇摇,里贴穿云甲,稳坐金雕鞍,文武双全称师范,胸中韬略神鬼瞒。
  5.武小生架:蜀锦鞍套宝镫光,青色骏马玉玎珰,衬甲花衣细织金,麟靴带束绿鸳鸯。腰中利剑冷森森,点铜燕尾箭羽长,银丝枪矛手中持,白面朱唇武威扬。
  6.番王元帅架:戴三叉紫金盔,插两根雉鸡尾,穿一件黄罗裘,披一对狐狸尾,贴一副镔铁甲,登一双银根鹰爪靴,背插飞刀二十四把,持一条浑铁点钢叉,坐下一匹银色梅花马。
  7.番魔将架:身高一丈,膀阔三停,面如朱色,须若金针,耳生两翼,齿似狼牙,目似铜铃,盖顶兰发,要像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山来。
  8.随军嫔妃架:头戴貂裘翠帽,身披猩红双凤斗蓬,杏脸桃腮,朱唇晧齿,湘裙紧系,锦带徐飘,似出塞昭君,如仙女离开蓬岛。
  9.骠悍猛将架:身高丈二,膀过三停,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翻二窍,口似火盆,面如黑枣,压耳毫毛,头戴荷叶盔,身披一副锁子连环甲,腰系一条黑鸾带,足登一双虎头豹皮靴,腰悬一条竹节鞭,手执一柄丈八矛。
  10.大元帅架:戴一顶前抹额、后扇肩、缨飘烈火紫金冠,穿〓豹铺、蛟龙盘、猩猩血染大红袍,贯一副能工手、神火炼、九吞八扎皓月甲,束一条八宝钻、玛瑙锒、盘胸勒甲丝鸾带,佩一把沙金鞘、钻珑钉、削铁如泥昆仑剑,带一张龙田背、虎筋弦、黄花画面宝雕弓,走兽壶插伤军射将连珠箭,手中擎拿追魂取命亮银枪,坐骑—匹日行千里白龙骝。
  以上常用武将架赞十条,凡袍带故事题材均可依此赞来斟酌描绘人物袍甲装束。
  附录二:
  画马分类
  画师创作历史戏曲小说故事题材时,常依据书中描写的人物坐骑,以颜色来区别其品种,故画马时颜色极为重要,看其坐骑的颜色,即可区分人物性格及忠、奸、强、弱,不可弄混,否则易减大将之勇,增末将之威。
  1.青马:又叫白马,全身雪白无杂毛(如赵云、杜确等所骑)。
  2.赤兔马:全身深红或栗皮色(吕布、关胜等骑)。
  3.枣红马:全身赤红,尾鬃黑者(艾谦、马岱等骑)。
  4.油赤马:全身赤色或赤赭色(番邦女将多骑之)。
  5.黑枣马:全身深赭,护蹄毛及鬣皆黑色(汤怀、五霸等骑)。
  6.沙片青:芦花色毛兼有园钱斑纹者(魏延、辛文礼等骑)。
  7.黑马:全身黑者(黑凤帕高旺、尉迟恭、呼延庆等骑)。
  8.银河马:毛灰白或黄褐色者(廖化、司马望等副将骑)。
  9.海灰骝:毛灰白或黄褐,尾鬃黑暗,脊上有黑线者(一般猛将如许褚、李元霸、王彦章等骑)。
  10.酱紫马:栗色毛深红者(除元帅外,如闫德威等大将均可用此色)。
  11.黄骠马:呈黄色发白者(秦琼,黄忠等骑)。
  12.兰青马:马浅黑兰色,兼白毛不匀者(盖苏文、苏海等骑)。
  13.银聪马:(粉青)毛着芦花色。
  14.白聪马:(铁青)黑白两色相杂偏黑者。
  15.梭罗灰:全体有不正形的青黑大斑者(以上三种多是偏将或番邦大将所骑)。
  以上马品十五种,大凡文官、武小生、元帅或女将多骑一色青马,大将骑带色马;猛将骑杂花、鸟骓或枣红马;番将则是兰青、梭罗灰或黄色马;副将可以掺杂用些杂花者。可视情节加以变化,偏将、副将的马色,如红的多则画灰的,白的多也可画红的。
  第四节 画理精华
  一、画龙要分上中下三节。角似鹿,眼要怒,耳似牛,虫样腹,虎掌鹰爪鱼鳞背,鬃髭肘毛现升降,张口易取巧,合口最难肖。
  二、画鱼,鱼为日常习见,写生易于传达神态,使观者能知其为“逆流破浪”,抑或“顺流畅游”。
  三、闭口龙,开口猫,翻身狮子,转颈的牛最难画。画时要分头、分正侧毛、分园肥,骨随毛隐伏,目随头向定精神。
  四、画鸟先学画爪嘴,走兽先学画首尾,虫蝶先学画翅膀,鱼龙先学画头尾,人物先学画嘴脸,屋宇先学画榱椽,花卉先学画瓣蕊,点景先学画山水。
  五、画鸟雀须分水、早、肉、谷各类禽鸟之形体(水禽嘴长、肉食禽嘴尖、谷食禽嘴钝),自嘴、眼脑毛、披蓑毛为一部;又窝翎、梢翅、背毛为一部;又肚毛、腿胯、毛翎至拳爪为一部。三部清则成一体,画无不像。
  六、画人物形态闲雅朴野,应取之市井世人,令观者如识其人,自然感到亲切。
  七、画历史故事人物,必先略悉古人之冠带袍靴、干戈仪仗,随朝代更易,服饰也略有差异,须参读经史或古刊本故事小说。
  八、画衣褶古有定法,视人物性情而定粗细园曲。
  九、袍带戏出杀打的场景多是背郭临城,野景居多;武侠短打的背景常是亭园楼室,外景少见。
  十、画牡丹贵妇要衬于雕梁画栋、琼楼玉宇之下,否则损减富丽之容姿。
  十一、牡丹芍药配孔雀凤凰,增添富贵;苍松古柏要配鹰鸷寿带,易显英迈豪姿;荻滩芦港配寒雁水凫,生平远辽阔之景;山村草舍要填鸡鸭,更增鸡声茅店之感。
  十二、冬树不画叶,夏树不露梢,春树叶点点,秋树叶稀稀。
  十三、春兰有异香,夏竹引风凉,秋菊多佳色,冬梅对雪芳。
  十四、画树难画柳,画柳亦不难。无叶柳要分枝得势,点叶柳要前枝工细,春柳要无叶柔绵,秋柳要衰败垂直,夏柳全染。
  十五、画树,远要疏平近要密,无叶枝硬有叶柔,松皮如鳞柏如麻,花木参差如鹿角。
  十六、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山无皱,远阁无基,远船无帆桅。
  十七、山要高,用云挑,石要峭,飞泉流,路要窄,车马塞,楼要远,树木掩,近山不可接远山,远水倒可连近山,旅舍不宜半山腰,小桥最忌无去路。
  十八、大船桅在当央、粗而直,小艇桅在前、细而弯。船头东向者若张帆,西向者不应挂帆露桅,风帆西行,树梢炊烟皆应西向,相背者谓之“戗线”。
  十九、(补景法)远山要插庙塔,傍道要安旅舍,柴门添牛马,瓦屋添袍褂(穿带整齐的人物)。池塘妙女采菱,长川老渔放艇,亭湖人游画舫,江海立桅挂帆。路要曲折无尽,水要源远流长,城池不宜放在正中,兵马忌在山腰。春景游人踏青,渔牧唱归,花木隐约,远山笼翠;夏景林木苍郁,人物摇扇依亭,行旅背伞喝驴,渔翁披蓑戴笠;秋景水天一色,雁横长空,美人玩月,田园丰收;冬景雪压枯木,老樵负薪,围炉宴饮,酒帘孤村。
  二十、风雨景不分天地,行人撑伞,渔夫披蓑衣。画雪景不画炊烟,人行雪迹,即已表明山有人家。晓景树挂残月,景物清而疏,幕景山衔落日,户掩柴扉,景要密而模糊。雨收云敛,天碧水清,湖光增丽,万物一新。雪景树山楼屋都用淡墨加靛染,接天处用粉勾填景自出。
  二十一、巧样并不难,须有一慧眼,新眼奇样到处有,看你拣不拣。
  第五节 画法分科
  画工与艺师之间也分门户,每家各习一科,题材、画法也互不相杂。最初,门户之分非常严格,艺徒只能专从一师、专学一科,如拜双师谓之“跳坎”,多因缺少学画才能,才另拜他师,再从头学起,常不受同行尊重。
  徒工拜师所学,包括临摹粉本、勾描划线、起稿用笔、画题选择、讲释经史知识等,统由一师传授。
  清末以后,外辱内患,兵连祸接,民间艺术日趋衰落,画师改业渐多,课徒诀法和作坊行规不像往日那般严格。此时画样已有两千种之多,各种画法及绘画题材极为丰富,足资参考,学者兼长多种题材并不鲜见,但对画法较难且很少动用的画种,如巨幅全景楼台殿阁界画,竟无专工,至今多已失传。
  下面是民间画工里的画法分科:
  一、界画:腾王阁、黄鹤楼、蓬莱仙境、西湖十景、大观园等。
  二、朝衣大像:神道菩萨、门神灶王、上关(羽)下财(赵公明)、鲁班、药王、艺祖先师等。
  三、娃娃样:百子图、莲年有余、子孙万代、门童等。
  四、时样节景:庄家忙、渔家乐、大过新年、三教九流、渔樵耕读等。
  五、财迷样:财神斗宝、大发财源、宝马进财、三星在户等。
  六、十样锦:格景(静物)、全境山水、番画、鱼龙雀兽、塑像、壁图等。
  七、吉祥富贵图样:天仙送子、麒麟送状元、麻姑献寿、三星高照等。
  八、戏出故事:
  (一)文相:
  1.小说故事:红楼梦、今古奇观、西厢记、珍珠塔等。
  2.小八出:双锁山、穆柯寨、查关、卖绒线等(按舞台戏出妆扮来画)。
  (二)武相:
  1.袍带:三国演义、列国志、东汉演义等。
  2.枪马:英烈传、岳家将、杨家将等。
  3.神怪:西游记、封神演义、圣僧传、聊斋等。
  4.短打:绿牡丹、小五义、施公案、通天犀等。
  (水浒是袍带、枪马、神怪、短打综合题材。)
  九、杂画:春牛图(历画)、升官图、灯笼方子、窗花等。
  第六节 画本分类
  一、过稿:画师创作一幅作品后,以此原作为底稿,而后以簿纸覆在原稿上,照摹百数十张,谓之“过稿”。
  二、印本:以墨线版印出画样,不着色,不套印它色,也有以单线版刷印红色者,统称“印本”。
  三、拓本:印本是版上刷色,覆纸印刷;拓本相反,版不刷色,纸覆版面,以墨或朱色捶拓纸面而成。
  四、粉本:《图绘宝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民间年画粉本不多,因画师之稿刻版后,粉本多不愿收藏。世人又轻视画工之作,故年画粉本十分珍贵。
  五、绘本:即画工的原作,并非过稿之物,这类作品在年画中十分稀罕,故较难得。
  六、印本着色:以墨线印出轮廓,而后用笔填色,或根据简单轮廓由画工简单涂抹,更富有生趣。
  七、彩色套印:是以红、绿、黄、兰、橙诸色版套印而成,不加绘工,成本较低。
  八、套色笔绘:为了体现绘画效果,常用黄、绿、橙、灰四色套刻印出画坯后,再用粉兰、淡红、湖色等颜色,以手工绘制其它衣装饰物,并且还用铅粉、淡赭等色,开脸(画五官)。与手工填补空白而不开脸者有别。
  九、淡墨套版:淡墨套版又叫“繖兰”,也叫“伞兰”。是早期年画着色方法之一,即以深墨淡墨两种颜色套印而成,也有间用黄、兰、绿色加绘者,但不用红、橙等鲜明颜色。
  十、朱墨套印:是以红和黑二色套印之年画,式样不多,晚清已很少见。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