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枪口下的畅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71
颗粒名称: 四、枪口下的畅谈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60-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3年秋季,根据地持续扩大,群众热情高涨。为激励斗志、瓦解敌人、取得战争胜利,我们积极开展政治攻势,宣传打败德国、明年打败日本的决心。在一次大的政治宣传活动中,我们分组进行宣传并向敌伪喊话教育。在河口据点,通过一个反战同盟的日本人向敌人喊话,使他们开始怀疑过去的宣传,促使心理上的转变。之后,我们顺利完成任务,并与敌人保持稳定的接触,为开展内线活动铺平道路。
关键词: 武装斗争 经历 抗日时期

内容

1943年秋,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抗日热情迅速高涨。为了进一步鼓舞斗志,瓦解敌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除在军事上积极打击敌伪外,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宣传今年打败德国,明年打败日本。
  “八一”前夕,全县党政军民各救亡团体联合组织了一次大的政治攻势,用一周的时间,在敌占区周围广泛开展宣传。一天晚上,全县组织了五个小组,分别向壶关县城和四个据点周围活动。散发传单,向敌伪喊话教育,要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带罪立功;一时有困难不能过来,也要作到“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我们的部队也分成五个组,由班排长分别带领,掩护各工作组的活动,分头于晚10点出发,到各指定地点进行宣传。
  这一天,我带一个步枪班,携一挺机枪、一个掷弹筒配合太行四分区政治部派来的一个反战同盟小组,到河口据点进行喊话。担任喊话的是1942年“五一”反扫荡时俘获的一个日本人,经过教育,他认清了形势,明白了他们是上当受骗,替日本军国主义当炮灰,残害中国人民。后来参加了反战同盟,和中国抗日部队合作,向日军作斗争。
  河口据点的日本小队长,正好和这个反战同盟的日本人是一个村人,又是同班同学,还是一块被征参加侵华日军的。入伍后又在一个班,感情特别好。
  当他被俘后,由于受以前日军宣传,凡被八路军抓住的人,不是砍头,就是活埋,所以河口村这个小队长以为他的朋友凶多吉少,加深了对我们的仇恨。每次出来“清剿”烧杀抢夺糟害人民,十分猖狂,以求给他的好友报仇。
  这天晚上,我们来到碉堡外不远处找了个地形隐蔽起来。先由分区政治部的翻译同志用日语向碉堡喊话,要他们注意倾听,让他们的小队长听着,给他带来了客人,他的朋友来看望他了。碉堡里立即传出枪声和叫骂声。枪声稍停,反战同盟的那位日本人说话了(翻译同志低声向我们说明):“我确实是××××”碉堡里响起怀疑的问话:“你不是早让八路军活埋了吗?”外边马上回答:“那是骗你们,八路军优待俘虏,很讲人道主义。刚被俘时我还咬了他们一口,但他们却态度很好。我现在不但活得很好,还治好了病。每天学习,知道了很多道理。过去我们是上了当,不该替他们当炮灰作无谓牺牲。”碉堡里安静了片刻,后来传出啼哭之声,并要求他的朋友到碉堡里畅谈。为防止万一,拒绝了他的要求,但允许他站在外边,借着月光互见一面,双方保证都不许开枪。他真的站了出来,连我们站在隐蔽处也看清了他的面孔。他俩聊起了家常,翻译快速地讲给我们听。正听得起劲,忽然翻译告诉我们:“同志们快隐蔽好,敌人要开始打枪了。”我们正在纳闷,翻译同志说:“这是外边这个日本人要他打的,恐怕明天城内敌人知道了不好交待,让他一面用电话向城内报告,一面向外打枪。”那知电话线早被我们割断了,刹时枪炮齐鸣,好不热闹,但子弹都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去,落在身后的深沟里。有的战士调皮地说:“皇军对我们的欢迎多热烈啊!”打了一阵又接着谈,无非是劝他以后出来清剿。不要那样凶狠,留条后路,皇军眼看就要完蛋了。只要不做坏事,以后如果被俘,根据自己的表现会区别对待的。
  我们正听得兴致勃勃,忽然发现天空出现了火光。这是其它组完成了任务发出的撤退信号。一看表已是深夜1点30分,为防意外不便久留,遂即告辞。两个老同学恋恋不舍地边说边走,直到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才听到头上又出现了枪炮声。我们在一片热烈欢送的炮声中,兴高彩烈地回到了驻地。
  以后这里的敌人再出来时,已改变了过去的凶恶。城内的伪军通过教育,加上我们的内线工作再出来扫荡时,捉住我们的人半路偷偷放掉的事时有发生,还低声告知他的姓名、哪个村人,以便给他记功。那年底,还有一个伪军持枪出城投靠了我们。有的由于家在敌占区,不便马上出来,也通过家属和我们建立了秘密联系,给我军送情报,掩护我地下工作人员进行活动,使我们的对敌斗争打开了新局面。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西青文史第七册》

本书收入抗日战争相关史料40余篇,包括活跃在西青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津城地下手枪队、巧截敌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津西地区的开辟与发展、通过上层统战开辟津郊水高庄村、十间房惨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韦思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