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昌布店曹乐亨兴衰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07
颗粒名称: 万昌布店曹乐亨兴衰始末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7
页码: 102-108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杨柳青镇人曹乐亭(原名万恺)的经历。他在贫困中长大,靠母亲加工零活为生。后来在估衣街开设了恒兴益布店,生意不错。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和不慎结交杀人魔鬼等因素,他的生意逐渐衰败。最后,他迁往天津,参与了棉布批发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和政治动荡,他最终失去了一切。最后,他因疾病去世。
关键词: 杨柳青镇 万昌布店 曹乐亭

内容

曹乐亭,原名万恺,杨柳青镇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幼时家境贫苦,其父在他周岁时去了新疆,在天山南路开当铺,长年不与家中通信寄钱,仅依靠母亲为本地大新源等鞋店加工一些零活,如沿鞋口阡膛底等糊口,乐亭十二岁即在外当学徒工,备受饥苦。民国十四年(1925)由本镇永兴利资东周玉茹出资两千元,在估衣街路北开设一恒兴益布店,聘董风翔为经理,董素知曹乐亭老实可靠,召雇为业务员,月工资六元,供食宿,母子二人始得温饱。布店又召一学徒工张国瑞,全店三人开支不大,曹乐亭对工作,不怕辛苦,兢兢业业,因而营业不错,每年结帐,皆有盈余。当时社会上兴办一种“老人会”,系团体互助组织,办法是聚集六十岁以上有子女的若干人,每人每月交款一元,十年还本,中途某人不幸死亡,可先支取衣衾棺木款一百二十元,以后其子女仍按月补交一元至十年期满为止,健在者也可退还原本。经理董风翔见此意想天开,并征得资东同意,召集会员六十余人,不意两年之间,竟死亡二十余人,除收入存款两年不足一千四百元,共佃出资金一千二百余元,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而丧家领走一百二十元后,办完丧事,其子女多不负每月继续存款一元的债务,子女多的互相推诿,子女少的无力再存,一般每月按时交款的见死者领去丧葬费后,多不交款,恐怕日后吃亏,纷纷退会索存,因此把一个好端端的布庄,就亏累歇业了,结果造成三人同时赋闲。
  曹乐亭为人老实,有进取心,在恒兴益干了几年,把经营棉布的业务知识都掌握了,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然而因时值直鲁联军败退抢劫大乱之后,市面萧条,市场萎缩竟又陷入绝境。连一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幸而从前到天津进货时,认识了一个老乡叫张阁卿当城人,此人足智多谋,处世园滑,最初在天津市估衣街万聚恒颜料庄学徒,后来改行干起了棉布跑合生意,见乐亭失业,生活无着,就向一家小批发布店担保,赊给他一些零布头到杨柳青集市贩卖,赶上天好也能赚个块儿八角的,这样干了半年多,每次去津趸货,总是步行往返,一分钱也不敢妄花,就这样勉强维持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喜从天降
  民国十八年(1929)曹乐亭的父亲忽由新疆起程回家,并带回大洋四千元,这一来,真是久旱逢甘雨,曹乐亭高兴极了,他先给父亲用五百元,典当了刘家胡同(今十街)石毓玉的南房三间,有暂安居之处,接着在估衣街施医局胡同迤东,租了一间门面,开设了万昌布店,曹乐亭凭着多年的经验,把一个小门面安排的井井有条,本着勤进勤销的原则,经营些在当地适销对路的布匹,因此开门大红,父子俩干的特别高兴,两年后业务发展了,店堂不够用了,又迁到曹家胡同东边的两间门面(今前百西侧),店堂大了,人手又感不足,找了一位会计和两名学徒,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就把身下住房转典出去,另置了上马石胡同姚芹洲的一所四合院,并大兴土木,特别是两间东房装修了地板、护墙版、天花板等很讲究,这是为了送给当初为自己担保赊布,现又在沦陷初期领了一个山两老客的资本,经营和康棉布批发的张阁卿的,张没有子女,除住房外不再有他求。这时曹乐亭除自置的一所住宅外,到年终结帐时,尚有大五福市布二千五百匹的家当。
  市场竞争 好事多魔
  本镇东边杜家庄(今一街)有一个薄永年,他父亲薄金棠曾在尊美堂护院保镖,石家全家迁往天津,给资遣散,薄就以这少许资金,贩卖汤布为业,薄永年自幼追随父亲做小生意,先是经营布头、布尖,后又增了整布,在镇内摆摊,也到各处赶集,薄永年有时到万昌布店串门,他看到座铺的和摆摊的做买卖有很大差别,顾客进店里看布非常规矩,既没有还价的,也没有争尺的,成交非常顺利,薄永年很受启发,从此也想开个门脸。
  陈建章宁津人,在民国初年继承他父亲在估衣街经营三义成百货线店,陈为人比较老练,寡言少语,吃苦耐劳,善于经营,该号地址即在今少年宫对过,向东隔着一条窄胡同,还有一家义顺成百货店,并排两家都卖同样商品,生意上自然形成竞争,店小利润低,所以在经营上都不够理想,后因义顺成经理刘紫衡爱好书法,打算去天津拜师求教,将店铺兑了出去,三义成的陈建章也因门市生意清淡,常赶五集,陈建章和薄永年一起在集上摆摊,薄就把有意开一门面经营布匹的想法,和陈建章谈了,陈听了非常赞成,认为如果把义顺成接兑过来开布店,自己就少了一个竟争对手,因此对此事陈比薄还要上心,经多方奔走,几经周折,总算把接兑问题,顺利的办理妥当,于民国二十九年(1904)薄家的永丰布铺开张营业了,因薄有赶五集摆摊多年的经验,和各村镇的老乡们很熟识,一开市买卖就红火起来。
  永丰布店的开张营业,对三义成百货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帮助,没有竞争对手了,百货线店由他一家独占,也用不着辛辛苦苦的赶五集了,和永丰布铺两家都受益,与之相反的是万昌布店的业务,因不远处又增加了一个布店,营业额竟下降了三分之一。曹乐亭怎能甘心呢?他了解到这一变化内情竟把怨恨集中到陈建章身上,一心对陈报复,但如何挽回被动局面,又一时苦无良策。
  曹乐亭终日坐卧不宁,拜师访友,多方求教,最后受到至友赵德明的指点,使曹乐亭眼前一亮,决定按计而施,赵德明说:“现在的局面竞争太激烈,本来市场就这么窄,一碗饭都想多吃一口,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今之计,只有在这两间门面的东边再开辟出一间兼营百货,薄利多销,加强宣传,以壮声色,营业额定能上升,既能抢到百货生意,又能带动棉布,一箭双雕。。
  扩大门面 引狼入室
  曹乐亭如梦方醒,千恩万谢,按计进行准备,又考虑到资金问题,兼营百货是手段,不能从百货上赚大钱,三义成百货店年代久,有基础,与他争夺市场很不容易,必须做得他无我有,他有我贱,他次我好,他旧我新,才能与之抗衡。达到维护棉布发展的目的,为此就决不能抽掉棉布资金,去经营这不赚钱的百货,顾此失彼,最后决定将百货另行结算,采取招股的办法解脱困境,于是召进了周朗如、王家林、杨文玉、杜瑞徵、张富春、张俊贤、赵德明、刘紫衡、王德顺、张蕴鑫、每股五百元,共计五千元,聘任张起堂为经理,择吉开张。
  民国三十一年(1942)百货开业,悬灯结采,装修门面,自有一番盛况,说来也灵,营业额果然上升,事情都是相对的,他的买卖好了,永丰和三义成自然又受到影响,当然也不会善罢甘休,也要采取兴己灭彼的措施。在当时他们三家大搞商战的局面已成鼎足而三,为估衣街市而繁荣,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曹乐亭兼营百货,成功了,目的达到了,心满意足了,但好景不长,就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对方打算雇用社会渣滓,给他添病,本来是商业竞争,暂时胜利,自己人单,而他们两家对付自己,不能不防,正在这时候,小杜庄的土匪李帽头,到杨柳青来闲逛,看见万昌门面修饰的很华丽,顾客川流不断,李帽头也知道曹乐亭是个新发户,有点名气,早想结识,见面之后,寒喧一番,上茶点烟,很是客气,临行时李帽头的卫兵告诉曹说:“本月某天是李团长(乡自卫团长)老太太的寿诞之日,曹经理如有功夫可以聚一聚。”曹即刻欣然应允,通过拜寿在李帽头家又结识了许多人,如日本宪兵队的特务杜某,和镇警察局的李所员,你来我往,热乎起来,从而触动了曹乐亭的心怀,认为如果和这些人接近,借重他们的权势,那怕敌对那两家来报复,于是就进一步与李等拉拢,以致和李帽头、代连和、曹乐亭、李所员、宪兵队杜某等拜了把兄弟,一举造成了大错。因为那四人都是害人魔鬼,曹乐亭这点“盘中菜”那够他们的吞咽的?
  后来他又为了有事和别人商量,又和张阁卿、王家林、代敬海、赵德明、孙子明、刘广池等共七人结拜为把兄弟,这些人虽非什么风云人物,但在社会上也有一号。
  曹乐亭自从结识了李帽头等人,起初还没什么感觉,后来渐渐的发现不对头了,他只顾做生意赚钱,那知道世情的险恶,今天是杜某母亲做寿,明天是李某孩子满月,接二连三拢冬打网,除了送厚礼,还要到场祝贺,真是应接不暇,另外他们自己买东西记帐不给钱,还给上司或别人送礼,这些都由万昌记帐承担,等于白拿,当曹乐亭醒悟之际,时已晚矣。
  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寇投降,杜李二人,彻底完蛋,稍松了一口气,李帽头跑到北京隐藏了一年多,只有代连和一人纠缠不休,不久李帽头被土匪赵德谦的儿子大秃子打死,这时已近解放了,人民解放军两次袭击杨柳青,散发传单,张贴布告,高房讲话,宣传政策,劳动人民都渴望解放。但也有一部份人认识不清,像曹乐亭引狼入室,结交杀人魔鬼,自忖解放后,对他是很不利的。同时还有一个代连和死缠,认为只有离开杨柳青,才比较安全,他和张阁卿商量,这时张阁卿的和康棉布庄已经倒闭,正在家赋闲,听了曹言,自己也认为借用曹的资金插手合作,就力劝曹把万昌收市清理,把资金集中起来调往天津,人随钱走,家属也走,到天津改营棉布内局,由张来主持经营,曹被迫无奈,只好如此,把一个铁桶似的买卖关闭了。
  资金调到天津,四八年的后半年,组成了德庆成棉布批发商,地址在天津西马路交通客栈的后院内,张阁卿任经理,曹乐亭任副理,曹乐亭自以为高枕无忧了,一切听从张阁卿办理,当初张阁卿在和康时是大买大卖,别人不干或不敢干的他全干,是因天津市警察局他有一个侄子张筱山;现在时代条件全不同了,不久天津解放,就更吃不开了。
  解放后,镇反运动开始了,曹对杨柳青镇反运动很敏感,终日打听,越打听越害怕,实在坐不住了,有人说:“你从小受苦,结交他们是万不得己,既没有和他们为非作歹又在经济上吃了大亏,怕什么。”但他一点也听不进去,跑到上海住了半年,又转到了青岛,此时赵德明己在青岛安了家,又在那里住了半年,他得知运动对他实在没有什么牵连,才放心大胆的回到天津,立脚未稳,三反五反运动开始了,因为德庆成在经营上,大胆枉为,目无法纪,偷税漏税严重,按照政策,被定为严重违法户,按他应补的税款己超过了他们所有的资产,业不抵税,党和政府仍采取了宽大政策,给予照顾,把张、曹二人安排到一家黑板工厂去工作,能够维持生活,曹乐亭此时,经济上已经枯竭,名誉扫地,十分狼狈。他父亲在老境不佳的情况下,不久去世了。
  曹乐亭以后每天一声不响的工作着,也因忧致疾,于70年患脑溢血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通过曹乐亭兴衰史料,不难看出旧社会的商业竞争,为了拢断市场,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与歹徒为伍,狐假虎威。最终落得个身败财尽,名声扫地之下场,试想如果不是天津很快就解放了,曹乐亭会走到哪一步呢?真是发人深思。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西青文史第四册》

本书收录了《毛主席视察九一九》、《解放前杨柳青年画史略》、《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天津杨柳青年画》、《精武体育会创始年月及创始人——先祖元甲公生卒年月考》、《忆北平和平解放二三事》、《回忆杨柳青沦陷时期我在小学工作中的见闻》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喻叟
责任者
曹乐亭
相关人物
周玉茹
相关人物
董风翔
相关人物
陈建章
相关人物
薄永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