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民再致于焕文的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34
颗粒名称: 于泽民再致于焕文的信
分类号: I266.5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本文是于泽民再次致于焕文的一封信。信中,于泽民对于焕文来信中的内容进行了回复。他对《七律》的楷书进行了注释,并对其中提到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条约进行了解读和评论。于泽民表达了对焕文的祝福。
关键词: 政治事件 历史条约 评论

内容

焕文:
  来函阅悉:《七律》的楷书是:电讯收边①震宇环,激怀涕泪痛昔年。英葡接踵还平等,港澳搭肩归主权。麦克马洪②应引鉴,中沙约款③亦当谈。一国两制兴国计,华夏统一慰轩辕。
  (注释):①收边,即收复边疆失地意。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禄山作乱避居西川时,曾写过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全诗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麦克马洪,即麦克马洪线意。“麦克马洪”全名为享利·麦克马洪,是参加西姆拉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线,是英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西藏地方而阴谋设计的所谓“中印边界线”。是参加西姆拉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享利·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当局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于1914年3月24日在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制造的。它根本没有上西姆拉会议的日程。该线西址不丹,向东延伸,在中印东段边境地区,把历来属于中国、面积达九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划归当时英国统治的印度。
  西姆拉——是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多有高级官吏、富商大贾的避暑别墅。西姆拉会议是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在这个城市召开并把持的。该会议是英帝国主义阴谋策划的所谓“中印藏”会议,是英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要步骤。会议从1913年10月—1914年7月,因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央代表陈贻范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而破裂。所谓的“西姆拉条约”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因此中国历届政府多次声明,不承认英国政府同西藏地方当局订立的任何条约或类似文件。
  ③中沙约款,即清庭(咸丰、光绪)与沙俄所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的概意。如: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中俄北京条约(1860,咸丰十年),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光绪七年),中俄瑷珲条约(1858,咸丰八年)等。上列的所谓种种条约,都是沙俄乘人之危、之弱,利用诱迫、强迫、出兵强占等种种卑劣手段迫使清庭偿兵费达九百万卢布,割地约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5个日本大)在中沙天津条约第5款中:“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更有甚者,瑷珲条约所涉及的“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民惨遭杀害的惨状、惨闻,实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上列各条,请参看辞书中各条,即可略知梗概了。
  即致
  顺利
  于泽民
  1988年7月1日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泽民
责任者
于泽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