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间歌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24
颗粒名称: 五、民间歌舞
分类号: J607.221
页数: 2
页码: 162-1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西郊地区的民间歌舞艺术。民间歌舞是一种有唱、有舞、有故事情节的广场艺术,在各种节日和庙会上演出。西郊地区有辘轴会、小莲花落等不同形式的民间歌舞。辘轴会揭示了旧社会封建买卖婚姻给青年妇女带来的苦难,而小莲花落则是以儿童演员表演的一部大型民族声乐套曲。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民间歌舞如渔樵耕读、秧歌、旱船、跨鼓等。希望这些民间歌舞能在祖国民族音乐的大花园中绽放出独特的芳香。
关键词: 民间歌舞 音乐 故事情节

内容

民间歌舞是一种有唱、有舞、有伴奏、并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民间广场艺术,一般在各种节日及庙会时出演。当年西郊一带的民间歌舞品种繁多,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如:
  1.辘轴会
  辗轴会是一种近于戏剧性的民间歌舞。原为淀区特有,传入此地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以布做的辗轴为主要道具,故称“辗轴会”。
  出会时,有演员四人:婆婆、儿媳、儿子(傻公子)、老翁。其情节是说有一个青年妇女,自嫁到独流曹家作媳妇后,终日轧苇席,不得温饱、并遭到婆婆百般虐待。深刻地揭露、刻画了旧社会封建买卖婚姻、给青年妇女带来的苦难遭遇。
  2.小莲花落
  小莲花落是杨柳青镇历史上最早的歌舞之一。由小梁庄、杜家庄等处渔农们所承办。据杨柳青镇史记载:“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赴京,途中船泊此地,泳有:“落梅愁觉醉中听”之句,即指此也。
  小莲花落的表演者,均由10岁左右的儿童八人组成。男女各四名,相对唱舞。每人手持“钱鞭”即用二尺左右的竹杆、两端镶有铜钱,表演时锵锵作响,故尔又称“金钱莲花落”。
  演唱的曲目,可谓是一部大型的民族声乐套曲。全曲共有唱段十余首之多,每个唱段的中间,还加有各种风趣的道白和连接部。其主要唱段有:“打金钱”、“姐在房中一枝花”、“今年十七、明年刚十八”、“葡萄架”、“拿蚂蚱”、“河湾里”等等。歌词内容多为民间风物、趣闻、曲调以民歌为主、结尾时采用了昆曲的唱腔。如:
  “河湾里住渔船,
  渔家欢乐在沙滩,
  今日在这柳荫树下,
  饮酒划拳、弹唱歌舞,鼓伴琴颤。
  你看那:云漫漫、鸟燕飞、脑上旋,
  今日在这各奔江,
  各奔渔船夜难眠。”
  上述唱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渔农们欢聚一堂,轻歌漫舞、自娱自乐的动人情景。
  除以上两种表演形式外,还有很多属于歌舞类的花会,如:“渔樵耕读”、“秧歌”、“旱船”、“跨鼓”、“云龄”、“花篮会”等等。
  总之,在西郊区这块沃土上,蕴育了无数民间音乐之花,但愿这一朵朵充满乡士气息的小花,在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大花园中,散发出特有的芳香。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忠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