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2012年度“感动西青”十佳人物事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633
颗粒名称:
2012年度“感动西青”十佳人物事迹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272-2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五位奉献社会的爱心人士,包括照顾病患的护士、捐献器官的少年、义务服务的老人、照顾家人的女性和关注教育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
西青区
人物事迹
“感动西青”
内容
永生的花季少年
胡凤彧 男,17岁,已故。胡凤彧小名叫明明,2岁多时就被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明明的童年注定和别的孩子不同,不能做任何剧烈运动。然而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明明却一直是个健康阳光的大男孩。虽然身体很弱,明明总是积极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爱听相声的他总是在课余时间、校园艺术节、新年联欢会上为大家带来无数的笑声。平日里他总是早早地到校,坚持学业。直到初二那年,严重的病情让他不得不休学在家。一次,他从媒体上得知,人死后可以捐出自己的遗体和器官去帮助别人、奉献社会。他思考了很久,暗暗下定了决心,自己将来也要把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把身体捐给医疗单位,让专家研究他的病情,以后去治愈那些和他一样的患者,给他们希望和幸福。他把决定告诉了父母,在他的反复劝说下,起初无法接受的父母最终理解支持了儿子的决定。2012年6月26日,年仅17岁的明明病情突发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他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他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永不停歇的脚步
刘志明 男,73岁,中北镇溪秀苑社区居民。73岁高龄的刘志明老人从事志愿服务已有十余年。他常拎着一个布兜,里面装着一把推子、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块海绵,奔走于楼群村庄,就这样坚持了十余年的义务理发之路。他的一个旧笔记本写满了几十户老人的理发时间和联系电话,日子差不多了,刘志明就主动联系他们,到家里去为他们理发。遇到春节前夕的繁忙时候,刘志明一个礼拜就要跑几十户,为老人理发有时要跪在床上再加上爬楼,回来时经常累得出一大身汗。居民崔吉庆患癌症住院,他就一趟趟骑着自行车去为他理发,感动了整整一个病房的患者。他还是社区志愿巡逻队队长。当居民们享受着晚上的悠闲时光,他却在义务加班巡逻;当居民们沉浸在春节的幸福欢乐中,他不知疲倦的身影依然出现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发现火灾后不顾安危灭火,熏黑了脸,烧焦了鞋,就这样守护着社区的平安与稳定。他还是社区书画社的负责人,为展示大家的书画作品,他骑自行车到市里帮助装裱,有的社员家庭困难,他就自掏腰包提供帮助。
不离不弃的爱
王淑敏 女,43岁,精武镇潘楼村村民。王淑敏是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和丈夫田志学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家生活虽不富裕却幸福甜蜜。2008年的一天,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开颅手术后,丈夫的命是保住了,可医生说,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恢复的几率几乎为零。王淑敏心如刀割却没有放弃。她坚持每天耐心和丈夫说话、呼喊着他的名字。终于奇迹出现了,丈夫有了一点反应,这让她欣喜若狂,泪水夺眶而出,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坚持呼喊着,诉说着。丈夫终于一点点苏醒了过来。在恢复初期,丈夫说话不清楚,常流口水,不能站立,吃饭、洗澡、大小便全都要王淑敏悉心照顾。为了防止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用药酒给丈夫按摩。手术后的丈夫脾气特别大,自暴自弃,有时还砸东西,她用爱心包容着丈夫,经常开导、安慰他、逗他开心。几年来,在王淑敏的精心呵护和医院的治疗下,田志学已经恢复到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基本上也能够自理了。
用瘦弱的肩膀撑起家
陈艳萍 43岁,王稳庄镇王稳庄村村民。陈艳萍自22岁嫁入婆家起,为公公、大伯、大娘和二娘四位老人养老送终,至今照料着多病的婆婆和痴呆小叔子。她悉心照料胃癌晚期的大伯,坚持每天给老人擦洗身体、接大小便、陪老人说话,直到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大娘也在她的照料下安享到85岁高龄寿终正寝。她还照料患有癫疯病的二娘,二娘发病时谁都不认,打打骂骂,不辨屎尿,陈艳萍丝毫没有嫌弃。公公患肝硬化后不能自理,她精心侍候,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老人闹脾气不吃药,她就百般劝说,老人拉屎拉尿,她从不嫌脏。公公去世后,她又承担起照顾婆婆和小叔子的重任。婆婆自幼患羊角疯病,陈艳萍对婆婆的衣食住行样样精心,让她每天都生活地舒心高兴,犯病次数逐渐减少。小叔子自幼痴呆,近几年来患糖尿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陈艳萍一日三餐都做好盛好递到眼前。有时他大小便失禁,拉尿床上,陈艳萍从不嫌脏,一点点擦洗干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小叔子如今能下床走动了。
一片丹心育桃李
孙夕然 30岁,王兰庄中心小学教师。孙夕然是一名80后教师,工作五年来,连续三年任英语教研组组长,执教的两届毕业班获得年级总成绩第一,多篇论文、案例获国家、市区级奖项。她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并带动了整个学校的信息化潮流,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获得二等奖。她注重因材施教,主动承担起比常人多几倍的工作量,每天利用业余时间为十多个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常累到嗓子嘶哑说不出话来;她爱生如子,班级里有个学生智力有些障碍,她研究了独特的教育方法,使班级里的学生们从嘲笑转变成都争相帮助,这个学生也从原来的目光呆滞、自卑胆怯变得阳光、自信。她关注那些困难家庭的孩子,走访沟通、鼓励送温暖是她的必修课。对工作的执着追求让她牺牲了很多。父亲、姐姐早逝,作为唯一女儿的她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母亲,作为妻子的她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们。
“90”后的侠肝义胆
张宝行 柳旭 张立超 男,19岁,公安西青分局巡防员。2011年5月20日晚上11点多,张宝行、柳旭和张立超跟随民警刘晟驾车巡逻时,接到分局指挥中心通报:有人正持刀行凶。四人迅速赶到目的地,在一条胡同里,看到一男子正扭住一女孩,将一把菜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并大声喊叫着,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接来,还扬言要砍自己的外甥。为了控制男子的情绪,他们不断与男子进行对话。那名女子趁机推开了男子手臂,那名男子眼见女子挣脱,边喊边持刀向人群跑来。眼看着周边群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张宝行三人挺身而出,拦住男子的去路,一边命令他放下菜刀,一边让群众撤离现场。那名男子挥舞菜刀向民警刘晟冲过去,此时,张宝行和柳旭、张立超也毫不犹豫地追了过去。张宝行死死攥住男子持刀的手,用尽全力将菜刀夺下,三人合力将他摁倒在地,这时增援民警赶到现场,带走了那名男子。看到三个小伙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在场群众,人们纷纷表示感谢和敬佩。他们的勇敢、机智向人们证明了—“90”后也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一代。
乐观执着笑对人生
王春利 男,60岁,张家窝镇炒米店村村民。2007年,他被诊断为晚期甲状腺癌,面对病魔,他表现出惊人的意志。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身体略有起色,他决定趁着有限的时间带着老伴到各处走走看看。在一次旅行中,他听说灵芝有助于癌症病人康复,便产生了种灵芝的念头。花了半年多时间搜集关于灵芝种植和药用的书籍,还亲自到东北、山东等地的灵芝种植基地去学习,起初没有人肯教他,他不气馁,一次次跑去请教。当人们得知他的病情后,被他的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传授了种植技术,他也终于试种成功了。如今,他的灵芝种植大棚已发展到10多个,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灵芝老人”。王春利没有忘记,当初种植灵芝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用得起灵芝,他免费举办了灵芝种植培训班,全国各地的人都上他这儿来学习。当得知一位家庭困难的老人身患疾病时,他免费送去了灵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老人战胜疾病。当一户村民家里因孩子出车祸急需用钱要卖房子时,王春利把手里的1万块钱给了这位村民,让他拿去给孩子治病,村民后来找他还钱时,他却没有要,说:“孩子治病还需要钱”。
手足情 深似海
于俊江 男,44岁,张家窝镇西琉城村村民。他有一个患有先天性脑残的哥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他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后,把哥俩带到了新组建的家庭。为减轻母亲的负担,他每天帮母亲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在于俊江26岁那年,母亲也因病去世了。于俊江从此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他开了个汽车修理铺挣钱养家,为了照顾好哥哥,他每天在修理铺和家之间来回奔波。有一次,哥哥自己出去溜达,走失了。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于俊江没日没夜地找寻,后来在静海县一个村里找到了哥哥,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算落了地。由于智障的哥哥,于俊江的婚姻大事一度被耽搁下来,女方一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就打退堂鼓。可于俊江却说,就算娶不到媳妇,也绝不离开哥哥。后来结婚成家,他也从没有丢下哥哥,还担负起照顾和赡养继父的责任。近几年,继父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于俊江在照顾哥哥的同时,还要帮老人擦脸、擦身,喂饭,接大小便。虽然辛苦,他却始终无怨无悔。
用乐观照亮前行的路
卢俊霞 女,49岁,西营门街杨庄子村村民。出生四个月患小儿麻痹症,造成腰部以下瘫痪。幼年的卢俊霞虽没能去学校读书,但她并没有因此断了学习的念头,而是借来周围小伙伴们用过的教材,坚持自学,逢人就请教,现在她已能够独立读书、看报了。她24岁时,村里的电话总机需要接电话的人员,她毫不犹豫地去了,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不麻烦别人背着去厕所,她每天很少喝水,就这样一干就是12年。后来她开始做毛衣加工,并耐心向前来请教织毛衣的姐妹们传授技巧。卢俊霞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别人带来温暖,村里一些空巢老人寂寞、烦恼时,她总热情地请老人们到家里,陪他们聊天;村里一些孩子们放学后害怕独自在家或是忘带钥匙进不了家门时,她就让孩子们到家里来,陪他们玩,为他们准备饭菜;村里有位智障患者,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卢俊霞经常陪他聊天,请他到家中做客。每每听到向灾区捐款消息,她就主动将自己积攒下的钱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乐观坚强、乐于助人的卢俊霞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丈夫非常疼爱她,女儿考上了天津大学。
我用双手绘明天
邢云鹏 男,16岁,张家窝中学学生。在他11岁时,父亲患上了糖尿病,后来发展为尿毒症并导致双目失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邢云鹏仿佛一 下子长大了。很快,他从一个被父母呵护的孩子转变成照顾父亲的男子汉。每天早晨,邢云鹏早早起来,给爸爸穿衣、打针,吃药,忙完这些才匆匆地赶去学校。每天放学,他一进门就喊:“爸爸我回来了!”,他想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给爸爸一个好心情,帮助爸爸有信心战胜病魔。每天晚上,他坚持给爸爸洗脚、按摩。家庭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和性格,让他比同龄人成熟得更早。在学校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并且乐于帮助别人,班级事务他抢着做,同学间闹矛盾他经常主动去调解。班上有一个让所有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男孩子,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同桌。邢云鹏却主动要求和他坐在一起,处处关心他,耐心帮助、积极开导他,慢慢地这个同学改掉了很多坏习惯,还和邢云鹏成了好朋友。2007年年底,邢云鹏和母亲去银行时捡到一个2.2万元的存折,想着失主着急心情,邢云鹏和母亲冒着风雪辗转了两家银行,最终找到了失主。面对失主2000元谢金,邢云鹏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13》
本书重点记述了2012年天津市西青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最新变化,内容包括区情概览、特载、西青区人民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军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