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劳动 工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8571
颗粒名称: 人才 劳动 工资
分类号: C962;F249.27;F249.24
页数: 4
页码: 226-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开发区审计方面关于人才、劳动、工资、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泰达人才高地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国际人才市场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天津市 人才 劳动 工资

内容

〔就业与失业〕 2012年,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人社局)根据“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要求,落实管委会下达的就业指标,制定全年就业规划,以重点项目人力资源保障为抓手,以各级各类就业政策为依托,促进就业工作,提前和超额完成全年2.65万人就业指标。年内,新增就业57895人,完成市下达指标的218.5%。
  设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对就业困难群体摸排帮扶,促进充分就业,落实岗位和社保补贴。全区9个社区全部达到天津市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所有社区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至少3次职业介绍,以保证实现及时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122人,通过差额缴纳社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补贴资金近40万元,13家企业与52名大龄员工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近33万元,4家企业享受在职职工继续教育补贴近53万元。
  针对“招工难”问题,制定《开发区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定向定量定责服务企业用工。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强化企业用工指导。使用失业保险回拨资金,为企业兑现培训补贴和签订长期劳动合同补贴1100余万元,为区财政回拨1300余万元冲抵失业保险并轨前开发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支出。在劳动保障服务大厅和网站公示经办业务和流程,提高力事效率和透明度,全年受理业务1.2万件,涉及14万人次。建立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新增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27家,累计达到97家,接受见习生1200余名,带动8700名应届毕业生到开发区就业。与南开大学合作开展优秀外来建设者“圆梦计划”,通过政、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加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首批300名学员入学。依托公寓开展公益性培训,受训员工1万余名,公寓居民综合素质提高,业余文化生活丰富。
  规范退工备案制度,维护劳资双方权益。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将开发区31家企业列入月度失业动态监测重点,此监测为国家和天津市调整就业促进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发挥市区两级就业促进政策作用,鼓励企业注重员工素质提升,帮助老员工实现稳定就业。
  (崔志刚)
  〔劳动关系〕 2012年,人社局坚持“防控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思路,保质保量、妥善处理仲裁案件。惩防并重,强化监察执法;多措并举,促进和谐创建,完善“三方”机制,区域劳动关系保持整体和谐稳定。
  坚持“以调为主,以裁为辅、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原则,采取突击办案、律师办案、移送办案等措施,提高办案效率,全年处理劳动争议案743件,比上年下降50%。其中,立案569件,同比下降44%;不予受理174件,同比上升71%。结案762件,同比上升18%;当年未结案314件,同比下降60%,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率逾70%。
  坚持“惩防并举,以防为主”原则,强化警示威慑作用,妥善查处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154件,结案总量同比上升54%;坚持排查、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累计服务企业1270余家,确保区域无重大隐患;开展人力资源秩序整顿、农民工工资清欠、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落实、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检查企业1700余家,纠正违法行为100余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坚持“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评估”工作模式,实现15家企业因关、停、并、转引发劳动关系事件的有序可控,确保社会稳定。钓鱼岛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与202家日资企业形成有效对接,畅通信息渠道,对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关系协调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服务,严控群体不稳定事件发生,维护区域稳定。
  完善和谐创建激励机制。开展劳动关系“树典型、学先进、促和谐”经验交流互比互看活动,分6期组织200余家企业观摩学习、交流座谈,实现区域服务全延伸、主导产业全覆盖;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暨表彰大会,对一汽丰田等99家获“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奖”企业、三星电子等32家获“工资增长突出贡献奖”企业进行表彰,发放各项财政奖励1600余万元。推动和谐企业申报,获“天津市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新增50家;开展“四类培训”,组织700余家企业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师、规范用工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以案说法”实务操作等培训,初步形成从企业高管、中层、基层班组直至职工的劳动关系培训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职工综合素质;发挥劳动关系三方职能,完善议事规则和联动处置机制,制定促进企业构建和谐评选办法、办事程序、指标体系,完成86家企业的促进企业发展、职工增收与劳动关系和谐调研任务。
  (崔志刚)
  〔泰达人才高地建设〕 2012年,人社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人才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人才聚集高地。全年新增人才总量1.95万人,全区累计人才总量18.75万人。
  加强对人才工作领导,完善“党管人才”机制。调整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人才工作有序推进。创新人才政策,引领人才发展,结合区域实际和产业发展需要,编制《开发区“十二五”人才规划》及实施意见,提出“二二三三五”区域人才发展战略和“3655”人才发展目标,统领全区人才工作。优化人才政策,新颁布8项人才政策,累计22项人才政策.“1+N”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优先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人才投入体系,每年将可支配财政收入的3%用于人才投入,全年兑现人才补贴资金1.1亿元。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重大项目、重点科技平台为载体,招揽各类人才,引领和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顶尖人才引领工程,入选国家和天津市“千人计划”13人。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新认定高级人才102人;推动产学研平台建设,新增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10个,新增博士后32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92个,申报和获许可专利105项;做好引智工作,42个引智项目获批,占滨海新区67%。实施紧缺人才开发工程,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和《紧缺人才培养目录》,为人才保障提供有效指导;做好人才引进,为757人办理户口进津手续,为长城汽车等企业575人办理成建制人才引进,认定专业技术人才1421人,对开发区职称评委专家库进行扩增和调整,增幅达到50%。
  开展“泰达校园人才工程”系列活动,与12家企业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15所高校联合设立并发放泰达企业联合冠名奖学金;与9家重点企业在25所职业技术院校设立并发放泰达企业联合冠名奖教金;组织邀请30所“211”、“985”重点高校分期分批到开发区开展推介交流对接活动。在相关国内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组织开展系列校园招聘活动30余场。推动高校大学生实习工作,制定发布《开发区高校大学生实习管理暂行办法》,认定20家大型企业为开发区高校实习基地,全年参加实习高校大学生1200人,涉及全国重点高校25所。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重点项目和企业需求,依托现有院校、培训机构优势资源,探索建立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培养模式,发挥各类人才在先进制造业中的核心和骨干作用,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加强与海河教育园区等院校合作,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开设订单班49个,人数达到1470人;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训扶持,促进企业开展员工在岗培训,制定《开发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比例,注重对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扶持,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推动企业建立“技师工作室”,全年累计培训29415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达1.5万人。
  (崔志刚)
  〔人力资源保障〕 2012年,人社局巩固现有人才引进渠道,拓展供给渠道,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出台《人力资源保障专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人力供给范围,建立动态企业用工监控系统,认定长城汽车、一汽丰田等用工企业30家,新增合作劳动力基地、学校基地52个,累计达128个。新增劳务基地10个、合作院校42所,开展企业院校,企业——基地专项人力资源对接活动58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150余场,成功输送1.9万人,确保富士康等企业用工需求。参加滨海新区“优秀外来建设者”评选,开发区791名优秀外来建设者受到表彰,占表彰总数的44%。推动泰达人才网改版升级,打造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全年网站浏览量达4807.4万次,新增注册简历9.3万份,日均发布职位1.16万个;举办泰达人才市场招聘会55场,参加者13.7万人,提供岗位5.2万个。
  (崔志刚)
  〔国际人才市场〕 2012年,人社局加强引智引才建设,拓宽引智引才渠道,做好国际人才市场滨海市场窗口服务。全年受理外国专家管理相关行政手续153件;引进人才中2人获海河友谊奖,5人获提名奖;1人纳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获资助40万元;3人获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18万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等21家单位申报的42个引智项目获得立项批准,占滨海新区67%。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16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39%。引进专家155人。出台“泰达友谊奖”评选办法,并开展评选活动,20名专家获奖。承办第八届海外人才智力网络招聘洽谈会、组织重点引智单位参加津洽会、2012年海外引才协作机构与滨海新区对接洽谈会,洽谈引智项目,开展区域发展及招才引智宣传和推介活动。
  (崔志刚)
  〔社会保障〕 2012年,人社局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工作目标,落实管委会各项民生决策部署,推进社会保险扩面,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险补缴、社会保障卡发放等企业关注的现实问题,推动工资集体协商,促进职工增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落实社险政策,社险扩面成效显著。按照社会保险新政策要求,完善与社险分中心信息沟通、经办联络和例会制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保障职工社会保险权益实现。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开发区5项社会保险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85万人、26.48万人、25.77万人、25.81万人、25.34万人。贯彻落实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扩面人数位居全市首位,为224家外资企业的1198名外国职工办理参保缴费。推动农民工综合险落实,把握政策,严格审批,完善年检制度,审批385家企业21806人参险。加强城镇居民保险宣传,实现对社区应参保人群全覆盖,参保人数累计3478人,学生参保达1.6万余人。
  提高社会保障基础管理水平,确保政策落实和服务到位。重新梳理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年办理工伤认定961件、劳动能力鉴定607件、退休984人、连续工龄审定922人,发放养老保险手册10637本,办理社保卡29434张。按照天津市公积金政策,修订开发区住房公积金相关规定,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沟通协商,推进开发区公积金与全市并轨。开辟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解决企业和员工燃眉之急。
  开展薪酬福利调研,推动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劳资双方共享发展成果;及时通报调研成果,强化宏观指导,丰富服务企业内涵。成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小组,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强化宣传效能,简化报审流程,引导丰田系、三星系、顶新系等企业开展协商;创新举措,将工资集体协商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推进三小区开展区域工资集体协商。是年,协商企业达1694家;覆盖职工19.08万人,同比增长23%,促进企业一线职工工资稳步增长。
  (崔志刚)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3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3》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介绍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的情况,其中包括区域简介、大事记、文献、开发区管委会党组、开发区管委会、社会团体、司法与司法行政、区域规划与建设、南港工业区、西区、产业园区、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金融、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