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 人才 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7460
颗粒名称: 劳动 人才 就业
分类号: F249.27;C961;F241.4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该局努力解决劳动争议和案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并通过实施多项培训计划等措施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关键词: 天津市 劳动关系 人才市场

内容

〔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建设〕 2011年,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构建区域和谐的重中之重,推进企业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和工资集体协商,组织企业进行劳动关系互比互查经验交流,开展劳动监察和专项检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有代表性的群体案件,探索和完善危机防控机制,化解多起极易引发的群体性劳资关系事件,维护了开发区整体的和谐与稳定。2011年8月,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首次评比表彰中,开发区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探索完善危机防控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做好劳动关系隐患预防排查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隐患预防和排查长效工作机制,进行矛盾排查化解。做好前期预防,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不稳定事件发生。2011年摸排服务企业1600余家,实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全年有4家企业报备裁员,涉及人员97人。对裁员中出现的新情况,优化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服务,避免因裁员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做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筹备并召开了2011年开发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议,组织百家企业劳动关系“树典型、学先进、促和谐”经验交流互比互看活动,同时,进行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培训、指导、交流,在开发区企业中掀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潮。
  健全争议快速调处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发挥案前导诉机制,推进仲裁立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申请人理性申诉。完善案前导诉机制,与法律援助中心协商,在立案处派驻援助律师,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对2010年未结案件多(319件)、案情复杂的事实,采取措施,用2个月时间突击解决所有积压案件,为下一步案件审理效率和质量打下基础。创新开辟劳动争议仲裁快捷绿色通道,对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快速立案、快速调解、快速审理、快速结案。全年通过仲裁绿色通道处结459件。通过上述措施,2011年立案1262件,结案1178件(含2010年度转结案件319件)。
  依法办理举报、投诉案件。全年立案80件,其中举报17件,投诉63件,共涉及4343人,涉案金额109.9万元。共结案71件,其中举报15件,投诉56件,共涉及4210人,涉案金额99.6万元,对8家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办理市人社局转办案件17件,共涉及1900余人,涉案金额103.37万元。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工作。与建设、信访、法援等部门加强联动、协调配合,推进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全年参与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6件,涉及农民工1067人,涉及金额879余万元。
  (崔志刚)
  〔泰达人才高地建设〕 2011年,开发区人社局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为开发区引进高端和高质的重点项目提供人才支撑。经开发区人社局推荐,入选国家级“千人计划”累计21人,入选天津市“千人计划”累计33人。获得海河友谊奖的外国专家累计16人。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累计79家,博士后240名。2011年开发区人社局被中组部授予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称号,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市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称号。
  实施聚才工程,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人社局推荐国家和天津市人才培养计划,年内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人,天津市“千人计划”8人;推动产学研平台建设,新建博士后工作站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新增进站博士后32人。协调市人社局,为重点企业248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办理落户手续;为渤海钻探、中石油等公司成建制引进409人。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培训形式,搭建培训网络平台和HR论坛。建立技能取证类培训、职业资格取证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三大培训平台,全年培训超过15000人。
  职称申报审核工作,完成年度初级、中级职称的认定和审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的受理和送审。累计受理材料1003份,其中正高级14份,高级124份,中级360份,初级505份.办理职称考试报名初审994人。
  推动外国专家引进和智力引进。组织区内企业参加“2011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及-2011年度海外高层次人才建言天津建设发展”等对接活动。完善《外国专家服务业务指南》和《留学归国人员服务业务指南》。全年为外国专家、留学归国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审批220人次,并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提高了办事效率。
  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制定人力资源专项政策,兑现各项人才补贴。按照《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规定》,全年共受理各类申报材料1170。份,兑现补贴近7000万元。
  (崔志刚)
  〔人力资源保障〕 2011年,面对全国的招工难问题,开发区人社局增强人力资源保障能力。在区内重点项目用工保障上,开拓渠道,创新招法,全年组织21批次校企对接招聘会,参加人数5000余人,使重点项目人力资源得到保障。制定实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专项补贴暂行办法》,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人力资源保障。
  开拓渠道,保障区域人力资源供给。开展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信息,举办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推动会8次,参会企业130余家次。根据企业需求和基地、院校资源匹配情况,组织人力资源专项对接服务21次,向企业输送人员6900余人。推动设立企业定向班,探索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共推动设立26个定向班、近1000人的定向培养计划。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60场,入场企业17800家次,入场求职14.5万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
  (崔志刚)
  〔社会保障〕 2011年,开发区人社局全面提高区域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开展社保扩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均完成计划指标的100%以上。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协商职工15.5万人,促进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全年职工工资平均增长15%。
  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做好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劳动管理工作。全年办理正常退休审批1087人,受理特岗退休申请87人。完成工伤认定1201起,劳动能力鉴定812例。按月发放开发区政策与全市政策并轨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补助,共发放补助金额9900余万元。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手续70人,退休手续28人。按市人社局要求,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812人,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手续69人。受理企业特殊工时申请18家。受理企业年金备案申请6家。完成用人单位社会保障卡批量申办279家,涉及15433人。发放社保卡4799张,发放临时性社保卡806张。
  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修改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奖励政策,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奖励办法》。加大新政策宣传,推动企业直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与企业签订区域工资集体协议相结合,共有183家企业新签订工资集体协议,100余家企业签订区域工资集体协议。强化农民工综合险管理,完成2011年度农民工综合险年检工作。全年审批农民工综合险411家企业,涉及17941人。做好养老保险异地接续转移工作。确保异地职工入津后养老保险关系的连续性和退休后养老待遇的正常发放,对鸿富锦、长城汽车等大企业,开展了成建制转移服务,上门走访服务等。
  (崔志刚)
  〔就业工作〕2011年,开发区人社局细分就业群体,使社区居民充分就业,困难群体拖底就业,失地农民对接就业,失业人员转岗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7万个,完成市下达指标的283.4%。开发区人社局的紫云社区、芳林社区2个就业工作站获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开发区人社局获市级“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就业对接机制。针对长城汽车、富士康、三星等重点项目的岗位需求,人社局通过调研,组织对接服务,既保障重点项目人力资源需求,又实现高质量就业。扩大青年见习基地,以泰达校园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大学生见习基地等多种形式,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年新增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0家,新增青年就业见习人员500余人,应届毕业生在开发区就业达到7355人,缓解了全市大学生就业压力。人社局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春风行动”,完善“阳光工程”内涵,依托职工公寓,开展公益性培训,全年培训1.5万人。对困难群体实行帮扶安置,确保其稳定就业。兑现促进和稳定就业政策补贴。开发区人社局使用市失业保险回拨资金,为失业保险并轨前在职员工培训及与大龄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补贴,涉及350家企业约10万人,使用资金约1.5亿元。
  (崔志刚)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1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