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7412
颗粒名称: 财政
分类号: F812.7
页数: 5
页码: 196-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部门在2011年实现了财政综合实力的上升,加强了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组织工作,同时创新了融资模式,保障了区域发展重点资金的需求。
关键词: 天津市 财政 综合管理

内容

财政
  〔财政综合实力上升〕2011年,开发区三级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03.6亿元,比上年增加94.7亿元,增长30.6%,完成年初预算的113.6%。剔除上划中央收入,完成滨海新区口径财政收入199.8亿元,增长41.9%。完成天津市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28.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1.8%。
  开发区财政增收基础不断稳固,多点支撑、多极增长格局逐步形成。2011年,开发区实现税收收入341.9亿元,比上年增加67.2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85%,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分级次看,区级收入增幅好于其他级次增幅,2011年,区级收入151.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7.2%,分别高于中央级收入和省市级收入增幅29.5和40.6个百分点。区级收入成为拉动开发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税收贡献提高,其中丰田、三星2家重点企业分别纳税89.4亿元、16.9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陈亚)
  〔统筹安排财政支出〕2011年,开发区按照有保有压原则,综合平衡财力,统筹安排支出。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行政经费增长得到控制,全年公用经费按比例压缩10%以上,其中事业费压缩15%,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大型活动费、出国经费、车辆购置费等专项支出,比上年均有大幅缩减,其中大型活动费降幅22%,车辆购置费降幅85%。规范财政拨款历年结余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翻译室上年经费全部使用结余资金。提升部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行综合性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审核,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在安排各部门预算时,优先动用历年公用经费和专项结余资金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选取试点项目,推进绩效预算管理试点工作。
  (陈亚)
  〔组织财政收入〕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把组织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一是加强与国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协作,落实目标责任制,担负起组织收入的牵头责任。2011年,地税局税收完成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国税局税收完成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二是加大清缴欠税力度。通过工作,滨海建投公司净增税收6.8亿元。紧盯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2011年,非税收入完成61.7亿元,比上年增收27.4亿元。三是发挥产业政策促进作用,吸引滨海控股公司等更多区外流转税到区内缴纳。关注重点税源企业,提高存量企业的税收贡献能力。协助顶新、三星等重点企业整合资源,多方式增加区内税收。
  (陈亚)
  〔重大项目融资〕 2011年,在国家银根持续收紧的宏观背景下,开发区财政部门转变思路,筹措资金。全年财政共争取各类贷款88亿元。商票保理等渠道融资41.9亿元,归还本息82亿元,累计贷款余额336亿元,融资规模新增35亿元,共达368亿元,保障了区域发展重点资金需求。
  一是抓好资金筹措。自2011年起,开发区进入偿债高峰期,全年到期还本付息82亿元,占可支配财力的56%,财政压力巨大。财政部门争取金融机构更多资金支持,妥善解决集中偿债问题。
  二是多渠道筹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分区域看,包括偿债资金在内,全年投入南港工业区资金130亿元、东区131亿元、西区7.8亿元、三小区8.8亿元。其中,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进入关键期,资金需求量大,为做好保障工作,财政部门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全年南港工业区新增贷款97.9亿元,通过商票、保理、银承等方式融资约36.5亿元,归还贷款38亿元,融资规模新增59.9亿元,共132.6亿元。上年3月,所争取的工商银行总行贷款批复290亿元,这是该行当年单笔授信规模最大项目之一。
  (陈亚)
  〔创新融资模式〕 2011年,开发区采取措施,创新融资模式。一是构建新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通过融资租赁、金融票据等方式,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融资租赁、商票、保理、银承等方式,解决一批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完成泰达医院设备采购融资租赁。在完善现有融资平台的同时,抓紧组建实体运作公司,争取尽快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2011年,协调推动部分重点项目由项目单位贷款,财政给予贴息,引导、聚集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服务开发区重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三是探索国有资产资源变成国有资本途径。启动泰港公司资产注入工作,整合国资公司、泰达科技集团的政府实物资产资源,协助开发区资产清查,厘清国有资产权属和价值,实现资产(资源)、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
  (陈亚)
  〔发挥财政扶持政策效能〕 2011年,开发区完善财政资金政策扶持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和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内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好用足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入驻开发区。落实开发区节能减排措施,支持环保低碳事业发展。全年拨付各类产业政策类支出22亿元,其中,拨付中小企业科技扶持资金1.8亿元,拨付重点项目建设改造资金0.8亿元,用于支持90余家中小企业,争取国家、市重点项目配套资金0.3亿元。全年争取市财政为开发区发放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185万元。
  (陈亚)
  〔完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2011年,开发区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高公共财政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教育支出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8%;医疗卫生支出0.7亿元,增长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6亿元,增长56%;公共安全支出1.7亿元,增长20.3%。全年基本建设类支出中,用于泰达医院三甲改造、中小学改扩建及维修、政府公屋及蓝白领公寓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公益设施投入5.5亿元。
  (陈亚)
  〔投融资平台建设〕 开发区财政推动三小区开发公司、泰港等融资主体的提升与改造。2011年,区财政为三小区累计还本付息约2.5亿元,协调解决现代产业区公司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事宜。牵头解决微电子公司农行逾期贷款重组及评级问题。分步推动现代产业区、微电子公司股权变更及债转股工作。提升泰港公司自身融资能力。做好各融资主体公司资金风险防控,促进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陈亚)
  〔健全国库动态监控机制〕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按照市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建立国库动态监控系统,配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形成系统监控、核查处理、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运作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控制制度和执行分析报告制度,合理调配财政资金,提升资金监控管理水平。在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本着“规范运行、方便单位、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国库集中支付实施中存在的程序较多、不够便捷等问题,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
  (陈亚)
  〔深化政府采购改革〕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规范政府采购审批、信息公开、评审、支付等各个环节,提高采购效率和市场公开化程度。扩大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范围,做好为泰达医院、中小学等重点项目采购的服务工作。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预算2.6亿元,实际采购合同金额2.4亿元,节约项目预算资金0.2亿元,节约率8%。实现政府采购工作规范、高效运行。联合开发区审计局、监察室等部门对采购代理机构上年度业务进行考核检查。
  (陈亚)
  〔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管理〕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改革,规范收缴工作流程,规范非税票据和非税资金管理。与代理银行协调,对法院诉讼费收入收款相关记账资料进行规范;将建设执法监察中队罚没收入纳入代理银行代收代缴范围。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与市财政局征收局沟通,利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分成收入进行查询。
  (陈亚)
  〔三小区业绩考核和股权变更〕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贯彻开发区管委会2011年小区工作会议要求,会同区劳动人事局开展三小区总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完成三小区绩效考核方案,设立6大类指标量化三小区总公司经营核心指标;在与各公司沟通基础上启动首次年度考评。分步推进微电子、现代产业区公司的股权划转工作,明晰企业产权关系,保证开发区融资工作需要。
  (陈亚)
  〔与周边区域财政分成〕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通过沟通协调,完成了红桥区、武清区及东丽区2010年税收分成;完成与西青区2008年度部分税收分成;协调大港管委会向开发区返还2010年南港工业区税收分成。推进与市内六区财政体制分成工作。与税务部门沟通,核对开发区位于和平区异地经营企业情况,完成与和平区2011年税收分成工作。
  (陈亚)
  〔国有资产管理〕 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配合滨海新区国资部门完成开发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换证、开发区产权登记年检,企业产权关系更加清晰。按照国资管理规定,对转报市国资委审批项目加强前期沟通。推进滨海泰达物流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精诚机床股改等项目,协调开发区企业尽快完成国资审批流程。做好泰达控股公司债转股、滨海公交公司组建中涉及泰达公交股权变动、滨海天使股权协议转让等国资工作。
  (陈亚)
  〔落实企业发展优惠政策〕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为契机,落实促进区内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及奖励政策。为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从区财政筹措资金扶持企业,争取国家资助。会同劳动人事局研究制定构建工资协商相关政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陈亚)
  〔政府债务管理〕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在融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债务的举借、使用和偿还行为,实现政府债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稳定的偿债机制。二是加强债务资金支出管理。三是提高政府债务资金信息化管理水平。2011年,配合审计署长春特派办先后完成政府债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审计意见进行沟通和意见反馈,组织梳理自查,落实整改措施。
  (陈亚)
  〔财政信息化建设〕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等环节,提升信息化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一是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管理融合。2011年新版部门预算软件、预算执行信息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财政核心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主要业务应用向全面业务覆盖。二是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与预算单位、人行国库、商业银行的横向联网,2011年在泰达网络配合下,实施网络转换,建成信息化平台支撑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工资统发、资产管理等业务开展。三是提升财政政务信息化水平。2011年上半年对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版,网站建立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动态信息等10多个栏目,开设“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等专栏,将政策宣传、办事指南、政府采购等信息上网公开。
  (陈亚)
  〔基建项目管理〕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做好基建财务管理,规范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的成本核算。在西区基础设施竣工项目决算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加强政府投资基建工程竣工结算及财务决算速度和质量。执行项目审批投资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竣工移交到运行维护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财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管。
  (陈亚)
  〔社保资金管理〕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完成社保结余资金上划市财政工作。完成外商投资企业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接收,专户账目设置及核算。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进行筹划,优化银行存款方式,实现保值增值。
  (陈亚)
  〔会计管理〕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完成900多人次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制证、调转及信息变更工作。配合市财政局开展区内会计持证人员网上信息采集工作。完成32家代理记账机构年检。完成2011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务工作。完成开发区会计人员荣誉证书发放。
  (陈亚)
  〔清理整顿财政专户〕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拟定方案,对财政管理的专户进行自查统计及清理。共清理财政专户5个,专户内资金全部退回国库。在此基础上清理融资专户12个。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财政资金“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统一调度、一口支付”的管理监督机制。
  (陈亚)
  〔资产清查工作〕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按照管委会统一部署,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协助做好财务决算批复、购置资料等历史档案查找提供工作。与管委会办公室就资产管理系统沟通对接,完成资产权属的确定与记账,厘清部分资产权属和价值,确保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
  (陈亚)
  〔财政队伍建设〕2011年,开发区财政部门按照管委会统一部署,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制定服务窗口公开承诺及措施,向社会公开。积极慎重发展预备党员,增强党支部活力。开展“天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洁型”机关。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加强政府采购、基建支出、部门预算和财政政策扶持资金拨款等环节的内控机制建设,规范部门工作流程,减少可能发生的工作风险。根据市财政局部署,完成开发区“小金库”专项治理。构建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组织干部员工观看反腐倡廉资料片。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国库科明确科内职责分工,规范操作程序,完善内部稽核、内部制衡和相互纠错机制。综合科按不同产业政策分工,形成从初审到复审各环节层级管理模式。预算科探索实施复式预算,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基建科以开发区资产清查为契机,加强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制度建设。
  (陈亚)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1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