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5240
颗粒名称: 生态环境
分类号: X171.1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9年滨海新区环保工作的多个方面,包括优化项目环保审批工作流程、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环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整和优化、试运行企业环境诚信体系、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组织区内企业建立企业环境教室、加大环境监察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和热源厂环保设施改造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天津市 开发区 生态环境

内容

〔简述〕 按照管委会确定的年度工作重点,结合滨海新区发展及全市对开发区环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严格项目环保审查,优化项目环保审批工作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做好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环评编制工作,确保区域环保工作高水平开展。继续调整、优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重新编制新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企业环境诚信体系,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保职责。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在全市保持前列。组织区内7家企业建立企业环境教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加大环境监察力度,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推进各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督促各热源厂实施锅炉脱硫设施改造,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区域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稳定。完成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及西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强区域环境预警与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1天,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为314天,比上年同比增加4天,二级达标率87.0%,好于上年同期(86.4%)。
  〔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东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100%;监测北排明渠入海口排水中的主要水质指标,排入环境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符合相应标准,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
  〔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7分贝,区域交通噪声平均值66.4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与上年基本持平。
  〔推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至年末,东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专用设备招标,2010年开工;西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于2009年10月开工,2010年10月底前投运;东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北塘污水处理厂)根据新区安排,转由滨海建投集团组织实施,2009年底开工建设;汉沽现代产业区污水厂一期改造项目完成建设,2010年初投入试运行;逸仙园污水处理厂因无合适选址已停建,经与武清开发区总公司协商,确定由武清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逸仙园产生的所有污水,自2009年12月起接收。
  完成二号热源厂、西区热源厂、四号热源厂脱硫设施改造、安装调试等工作,其中二号热源厂、西区热源厂完成验收。
  〔编制完成《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委托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和耶鲁大学共同编制完成《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主要成果包括《国内外典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天津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和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天津开发区产业生态效率诊断及分析报告》、《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
  〔实施“天津开发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系统建设项目”〕 对全区61家固废产生重点企业开展废物管理情况调查,组织7家企业开展废物分类收集示范项目。开发“绿色再生资源网”,于2009年4月22日举办开网仪式,为企业搭建废物资源化信息平台,提升开发区在废物资源化方面的影响力。
  〔开展国际合作〕 分赴日本、欧洲,与日本经产省、日中经济协会、四日市政府、英国国家工业共生项目实施机构、法中能源协会、意大利环境·领土·海洋部等单位交流开展环保合作事宜,签署合作协议,提升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水平。
  协同市经委等单位与英国国家工业共生项目实施机构(NISP)、联合国工业发展署中国投资处(UNIDO-ITPO)成功申请欧盟“亚洲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基金项目”(SwitchAsia项目),即实施滨海新区产业共生及环境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项目为期4年,总预算185万欧元,欧盟援助资金148万欧元。
  委托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实施《关于创建中日/国际合作低碳经济示范区研究项目》,确定建立全国首个促进低碳经济技术交流的国际合作平台,明确成立“滨海低碳经济促进中心”作为该平台的运营主体。据其研究成果,经管委会批准,着手筹建“滨海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确定将MSD内H2楼宇改造成为标志性低碳建筑,作为中心办公场地,前期在金融街内租用临时办公场所。
  开展与日本茨城地区的环保合作项目。7月,泰达地区与日本茨城地区的合作纳入中日两国第三轮环保合作框架,成为2009年重点推进的两国六个合作项目之一。
  赴日本重点推介开发区“创建中日(国际)低碳经济合作平台”,与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利泰姆株式会社签署“关于加强在节能环保领域交流合作备忘录”和“共同推进滨海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
  〔落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暂行规定》〕 发布《天津开发区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鼓励目录(第二批)》,确定鼓励项目142个,补贴金额1814万元。
  〔建立循环经济信息资料数据库〕 开展全区企业环保节能需求调查,针对区内重点污染源单位开展关于节能环保技术调查以及区内环保产业单位运行情况调查,初步建立起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数据库。
  〔推进区域中水回用〕 管委会批准环保部门《关于再生水项目运营补贴的建议》,重点在用水大户企业中推进中水回用工程。
  〔加强环境管理〕 优化项目环保审批工作流程,提高效率,促进“绿色招商”。按照市政府及管委会统一部署,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查等调整为立等可取审批件。继续严把项目审批关。持续在区内开展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核查工作,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相关环保审批,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组织的针对环渤海经济开发区专项检查结果,督促企业完成相关整改。开展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环评编制工作,确保区域高水平开展环境规划。抓紧完成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环评报审,为其开发建设提供保障。组织有关单位调研,做好南港一期控规环评编制、南港污水排海口选划等工作。继续调整优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重新设计编制新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初步调试,正式运行后将进一步优化环保审批工作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
  〔提高区域环境监控水平〕 基本完成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共完成5个视频监控点设备安装及45个自动监控点位数据采集仪安装。完善环境风险源信息管理,基本完成系统整体调试。实现对东区、西区及三小区市控、区控两级重点污染源全覆盖监控,监控项目包括污水、烟气、环境空气、噪声等。
  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应急监测仪器全部采购到位。编制各类环境监测结果的数据系统,实现环境监测从采样到报告制作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开展西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完成前期调研及相关设备进口审批和采购。
  〔推动环保工作社会机制形成〕 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网络,定期发布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信息、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等,组织16家环保协会会员单位公开企业自身环境信息,使区域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水平保持全市乃至全国前列。
  〔试运行企业环境诚信体系〕 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环境诚信评价体系实施方案(试行)》,对区内48家企业进行评分,经公示后向社会公开2008—2009年度企业环境诚信评价结果,对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保职责起到促进作用。
  〔组织区内7家企业建立企业环境教室〕 组织区内7家企业建立企业环境教室,接受社会公众参观,宣传企业环境保护文化、理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企业与社区公众交流。授予36家区内企业为2008—2009年度环境保护优秀企业、40名个人为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称号,营造区域社会环境文化。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0》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9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综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