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3610
颗粒名称: 气象
分类号: P4
页数: 3
页码: 111-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的情况。其中包括简述、气象业务、2007年气候概况、重要气象服务、气象预报、气象观测、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科普活动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城区规划 气象

内容

〔简述〕 天津滨海新区气象预警中心(简称“中心”)于1999年9月1日在塘沽区气象局基础上成立,坐落于天津开发区东北部,紧邻港口和渤海湾,为天津市气象局地区级台站。中心与塘沽区气象局、天津市塘沽海洋气象台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三块牌子。其机构演变过程:1945年,建立华北观象台塘沽测候所;1949年,改为塘沽气象站;1959年,改为塘沽海洋水文气象站;1966年,恢复为塘沽气象站;1982年,成立天津市塘沽气象台;1996年,成立塘沽气象局;1998年,成立滨海新区气象预警中心;2002年,命名为天津塘沽海洋气象台。
  中心下设测报通信科(塘沽气象站、渤海A平台气象站)、天气预报科(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综合办公室、财务结算中心、防雷中心、气象信息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气象服务科。中心下属两个观测站为国家一级观测站,其探测数据参与国际交换(陆地站国际代码为54623、海上站国际代码为54646),陆地站地址:39°03′N、117°43′E,海上站地址:38°37′N、118°25′E。中心拥有新一代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卫星通信、卫星云图、闪电定位、城区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潮位观测站等现代化设备。其中,新一代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为我国布置的第七部该型号雷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心建有包括城区防汛重点地段实况视频监控接收系统、电视远程会商系统、港口测风系统、港口气象服务系统、风暴潮预报系统、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发布系统、气象灾害应急系统等在内的天气预警、服务系统等。
  (肖振学)
  〔气象业务〕 塘沽气象局气象业务主要有气象探测业务、气象预报业务、防雷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探测业务分为两大类:地面气象观测、雷达探测。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探测两部分。人工观测中心有2个观测点:一个位于天津市开发区泰祥路26号;另一个位于渤海石油钻井平台上。人工观测气象要素有云(云状、云量、云高)、水平能见度、天气现象(共34种)、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风向、风速)、降水、雪压和雪深、日照时数、蒸发量、地温、冻土、电线积冰。自动观测在区内布有1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4要素(空气温度和湿度、风、降水)以上自动气象站9个。
  气象预报业务分为四大类:公众气象预报、专业气象预报、专项气象预报、灾害性大气预报。公众气象预报通过塘沽区内广播、电视台和开发区电视台及天津港电视台每日发布天气预报。专业气象预报专门为某个活动或行业制作,内容包括为各种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建设工程提供的专项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预报,是在将有重大灾害性天气出现,并将造成灾害时发布的气象预报。
  防雷减灾主要分为工程验收和设施检测两种。防雷工程验收即对新建工程在设计、建设阶段进行审核和把关,保证其防雷设施设计水平和安装质量符合相应标准。设施检测即对工厂厂房、危化设施、存储设施和民用建筑等进行年度防雷设施检测,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包括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两种,系利用火箭、高炮,把碘化银、干冰、液氮等催化物质运载至云内播撒,在云中适当增加人工冰核,促使水汽快速在冰晶核上凝结增长以至增长到水滴大小形成降水或化雹为雨,达到增雨和消雹目的。
  (肖振学)
  〔2007年气候概况〕 2007年,开发区降水总量646.9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多80.9毫米(历年平均566.0毫米),气温较历年偏高,除10月月平均气温偏低外,1月、2月、4~6月、9月、12月月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大风天气出现9次,大雾过程出现28次,雷暴过程出现25次,冰雹过程出现4次,暴雪过程出现1次,大暴雨过程出现1次,本年度受暴雪和大暴雨灾害性天气过程影响,多家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经济损失。
  2007年平均气温13.9℃,比历年平均值高1.3℃(历年平均12.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6.8℃,极端最低气温-10.2℃;大暴雨过程日最大降水量为128.4毫米(出现在8月26日),3月3~4日出现中雨转暴雪天气,过程降水量达39.5毫米;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全年极大风速为21.6米/秒,全年最多风向ESE。
  (肖振学)
  〔重要气象服务〕 中心坚持“公共气象”理念和“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气象服务原则,在多次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中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到当地政府、主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表彰;在多次突发性局地性天气临近预报中预报准确,服务及时,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重大损失。
  (肖振学)
  〔气象预报〕 全年预报质量三项平均65.8%,其中,降水70.4%,大风60.8%,温度66%。全年共发布包括“春节天气预报”、“五一黄金周”及“国庆节”天气预报、秋冬季大雾等天气的《气象信息》28期;为政府决策部门发布包括3月5日大风、降温、强降水预报等内容的《重要天气报告》4期;制作包括2007中国天津“塘沽杯”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等在内的《气象服务专刊》25期;发布《长期月预报》及《各季气候预测》、《汛期预报》17期;《中期预报》36期;发布临近天气预警短信多次。
  (肖振学)
  〔气象观测〕 中心担负陆地、海上基本天气报,陆地航空报、危险报、花粉观测发报和气象数据观测、记录、整理、上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10月,完成测报基数20812个,错情3.1个,错情率为0.1‰,报表、质量报表均及时上传,报文按时上传率100%。自动气象站运行状态良好。2007年上报百班(250班)8个。观测科完成“开发区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建设,全部投入使用,共建设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移动气象台1个,城区温雨自动监测气象站4个,沿海大风潮位自动监测气象站1个,城区紫外辐射自动监测气象站1个,城区能见度自动监测气象站1个,城区各要素自动气象站9个。
  (肖振学)
  〔防雷减灾〕 针对危化企业、危险品存贮仓库等对雷电灾害敏感单位大幅增加,众多高层建筑对防雷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中心采取相应措施,完成年初确定的防雷任务。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心完成防雷设施检测单位220宗,发出整改隐患通知书1份,发出合格证219份;完成防雷工程2宗;通过新建建筑物跟踪检测验收127宗。加强对危化企业、加油站、油库、等易燃易爆和重点工程防雷设施检测力度。
  (肖振学)
  〔人工影响天气〕 中心采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开发空中水资源,促进区域水需求缺口问题的解决。2007年,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依托气象系统高科技优势,准确把握天气形势,科学决策,组织8个作业日人影作业。其中,冬季有效组织实施2天次地面人工增雪作业,效果良好;4~10月,先后组织3次增雨作业和3次防雹作业,作业站次共计12个。为防灾减灾、增加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肖振学)
  〔科普活动〕 中心拥有多普勒雷达、卫星接收设备、闪电定位仪等一批在国内领先的仪器设备,有较好科普条件,为市级科普基地。每年都在“3.23世界气象日”期间和塘沽科技周活动期间,接待大批参观者。2007年,共接待1800余人,大多为中小学生、企业职工和当地居民,也有来自附近驻地军人。参观者可以了解气象常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气象仪器工作原理和危险性天气生成机理等。通过开展一系列气象科普活动,促进滨海地区科普事业发展。
  (肖振学)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7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包括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18个篇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