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条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唯一号: 020034020230017433
专题名称: 气候条件
文件路径: 0202/01/object/PDF/020210020230000122/001
起始页: 0010.pdf
专题类型: 数据统计
产地: 天津屬北半球溫带。虽然距离渤海很近,但是溫差很大,仍然屬于大陆性气候。 天津的气溫,全年平均气溫为摄氏12度3。每月平均气溫以7月份为最高(摄氏26度8),以月份为最低(摄氏零下4度1)。一年之中,1月份与7月份气溫相差在摄氏31度1,由此可見,天津气溫变化是很大的。从有紀录以来,天津最热的一天是1942年6月15日,气溫达摄氏42度7。其次是1935年6月25日,气溫达摄氐41度9。解放后十年来,以1955年1月24日为最热,达摄氏38度7。天津最冷的一天是1933年1月12日,这一天气溫是摄氏零下18度1。其次是1935年12月29日,气溫为摄氏零下17度9。解放后十年来,以1951年1月15日为最冷,为摄氏零下18度。 天津的冰冻期(实际結冰日),平均为75天。結冰期最长的一年是1956年——1957年冬天共109天;最短的是1934——1935年共48天。結冰期一般是在12月半至2月半。降雪期自11月下旬至3月中旬。但由于气候的变化,也有降雪很早或很晚的时候。据有关資料記載:降雪最早的是1888年10月19日,开始降雪;而1919年,到5月1日还落了最后一场雪。 如果按照每5日平均气溫在摄氏10以下为冬季,22度以上为夏季,10度与22度之間为春秋,則天津的季节以冬夏为最长,平均占250天(其中冬季155天,夏季95天),春秋为最短,平均只占115天,所以天津的时令有“非冬即夏”的說法。 天津的湿度与降雨情况,根据紀录,相对湿度平均为52.9%~77.2%。相对湿度以7——8月份为最高,平均在76.7%~77.2%;以4——5月份为最低,平均在52.9%~54.4%。 天津的降雨量,全年平均为530.3毫米(另外,也有人說全年平均为526.1毫米)。降雨规律,主要是降雨量很集中;春季降雨量平均为57.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1%,夏季降雨量平均为392.9毫米,占年降雨量的74%,秋季降雨量平均为63.5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3%,冬季最少,平均为10.1毫米,只占年降雨量的2%。天津地区的降雨量,从全年来看是很不均匀的;冬季最少,春季次之,从6月以后降雨量急剧上升,7月份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一个月,平均达172毫米,8月份仅次于7月份为154.8毫米。由于降雨量很不平均,因此,經當发生春旱秋涝现象。 根据过去資料,天津历年最大的降雨量是1890年为1221.9毫米;其次是1949年为879毫米。月最大降雨量是1890年的7月,共降雨861.3毫米;其次是1949年7月为442.7毫米。一次最大降雨量是1890年7月17日至21日(120小时),为553.8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雨量也是1890年7月18日,为172.7毫米。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是1938年7月22日零吋40分,为83.4毫米。 从过去的历年降雨紀录看,年降雨量超过800毫米的吋候很少,一共只有3次,而年降雨量在300毫米的却有16次。因此,从全年降雨情况看,天津的雨水是很不丰富的,这就是天津气候干燥的原因。 日照、风向和风速:天津天气一般比較淸朗,全年平均晴天占39.3%,雲、阴天占60.7%天。日照时数:全年以6月18日到26日为最长,全天可照14.87小时,而12月20日到25日是最短的几天,可照时数为9.35小时。 天津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为季风带,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則西南風頻率有显著的增加。風速以4~5月份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 对天津气候影响很大的是寒流和台风。冬季高气压在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界,而低气压則处于北回归線以南的太平洋上,气流是从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由于西北高原气溫奇寒,大气所含的水份很少,这种冷空气(俗称寒流)經过天津,溫度、湿度均呈现下降,风力加大,幷有降霜、大风或风砂情形。 台风是太平洋上一种特殊风暴,台风对天津的影响,主要是造成严重的水災,如1917年和1939年的大水,都是由于台风的影响。至于风速方面,因为台风經过天津己成强弩之末,所以在风速方面的危害上还沒有什么紀录。

专题描述

天津屬北半球溫带。虽然距离渤海很近,但是溫差很大,仍然屬于大陆性气候。 天津的气溫,全年平均气溫为摄氏12度3。每月平均气溫以7月份为最高(摄氏26度8),以月份为最低(摄氏零下4度1)。一年之中,1月份与7月份气溫相差在摄氏31度1,由此可見,天津气溫变化是很大的。从有紀录以来,天津最热的一天是1942年6月15日,气溫达摄氏42度7。其次是1935年6月25日,气溫达摄氐41度9。解放后十年来,以1955年1月24日为最热,达摄氏38度7。天津最冷的一天是1933年1月12日,这一天气溫是摄氏零下18度1。其次是1935年12月29日,气溫为摄氏零下17度9。解放后十年来,以1951年1月15日为最冷,为摄氏零下18度。 天津的冰冻期(实际結冰日),平均为75天。結冰期最长的一年是1956年——1957年冬天共109天;最短的是1934——1935年共48天。結冰期一般是在12月半至2月半。降雪期自11月下旬至3月中旬。但由于气候的变化,也有降雪很早或很晚的时候。据有关資料記載:降雪最早的是1888年10月19日,开始降雪;而1919年,到5月1日还落了最后一场雪。 如果按照每5日平均气溫在摄氏10以下为冬季,22度以上为夏季,10度与22度之間为春秋,則天津的季节以冬夏为最长,平均占250天(其中冬季155天,夏季95天),春秋为最短,平均只占115天,所以天津的时令有“非冬即夏”的說法。 天津的湿度与降雨情况,根据紀录,相对湿度平均为52.9%~77.2%。相对湿度以7——8月份为最高,平均在76.7%~77.2%;以4——5月份为最低,平均在52.9%~54.4%。 天津的降雨量,全年平均为530.3毫米(另外,也有人說全年平均为526.1毫米)。降雨规律,主要是降雨量很集中;春季降雨量平均为57.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1%,夏季降雨量平均为392.9毫米,占年降雨量的74%,秋季降雨量平均为63.5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3%,冬季最少,平均为10.1毫米,只占年降雨量的2%。天津地区的降雨量,从全年来看是很不均匀的;冬季最少,春季次之,从6月以后降雨量急剧上升,7月份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一个月,平均达172毫米,8月份仅次于7月份为154.8毫米。由于降雨量很不平均,因此,經當发生春旱秋涝现象。 根据过去資料,天津历年最大的降雨量是1890年为1221.9毫米;其次是1949年为879毫米。月最大降雨量是1890年的7月,共降雨861.3毫米;其次是1949年7月为442.7毫米。一次最大降雨量是1890年7月17日至21日(120小时),为553.8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雨量也是1890年7月18日,为172.7毫米。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是1938年7月22日零吋40分,为83.4毫米。 从过去的历年降雨紀录看,年降雨量超过800毫米的吋候很少,一共只有3次,而年降雨量在300毫米的却有16次。因此,从全年降雨情况看,天津的雨水是很不丰富的,这就是天津气候干燥的原因。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