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片大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唯一号: 020034020230017377
专题名称: 铁片大鼓
文件路径: 0200/03/object/PDF/0200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13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铁片大鼓,是曲艺场中的一般节目,过去在北京天桥书场,十之六七的艺人都会唱。因其曲词简单通俗,上下句为七个字或十个字,平平淡淡,只在一“落儿”有一个长下腔,腔儿后带有十几个“咳”字,容易学又容易唱。 到天津来唱过铁片大鼓的,女艺人为最多。有富润卿、王瑞喜、蔡桂喜、杨莲琴等,在燕乐升平、福仙茶园、义顺茶园及北洋茶社都演唱过。此数人各有其号召力,但富、王二人不久即离津返京。蔡在津与一粮商结婚,杨适杂技艺人孙书麟,长住沪滨。此外,还有靳遏云、新韵霞亦擅此艺。 之后,天津又从北京约来了王佩臣,亦工斯曲,惟表演法与他人殊。王嗓音低而亮,其可贵处在于吐字清楚,叠句唱出抑扬顿挫,轻俏耐人寻味。且其表演,滑稽自然,无论手势、脸上表情,都带有率、脆,好象一个久经世故饱历沧桑的妇人,极合乎津门听曲者的口味。如唱《妓女自叹》、《劝嫖交友》、《姜子牙卖面》、《韩信算卦》、《洪月娥做梦》、《独占花魁》、《芊建游宫》等段,造诣很深,非一般艺人所能比拟。 王后来主持前台业务,不知为何为她巧立名称为“乐亭大鼓”,其实并无一字一腔为乐亭大鼓腔调。解放后对她艺术总结,也无法借口遵循旧规而称是“乐亭大鼓”,仍应称“铁片”为是。解放后,王已五十许人,仍演唱未辍,并为曲校代课,授徒姚雪芬,新韵霞亦是她的徒弟。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张家口抗日同盟军事变的历史事件、北伐战争时期的南昌之役过程及作者亲身感受、海陆丰战斗的背景和作者经历、高蠡起义的背景和作者亲身经历、冀东《救国报》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工作经历以及天津文化人联合会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天津曲艺和时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记录了作者与骆玉笙的交往经历和对骆玉笙的艺术评价。这些文章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多个面向和地方文化的丰富细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