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州張牧治仁稟查勘農田水利情形文並批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北洋公牘類纂》
唯一号: 020034020230009671
专题名称: 保安州張牧治仁稟查勘農田水利情形文並批
文件路径: 0200/02/object/PDF/020011020230000113/001
起始页: 1782.pdf
专题类型: 公文

专题描述

保安州張牧治仁稟查勘農田水利情形文並批 敬稟者竊前奉本府轉奉藩司札飭以奉憲台轉准軍機處片交給事中左紹佐奏畿輔農田水利 及時修舉摺奉旨著度支部農工商部直隸總督妥議具奏欽此等因恭錄通飭查勘情形現應如 何舉辦妥議辦法稟覆以憑彙核並查從前林文忠公舉辦畿輔水利原案如有錄送等因奉此卑職遵 卽飭承挨擋檢查並無林文忠公舉總畿輔水利原案無憑錄送惟查卑州境內有桑乾河一道上游自 山西馬邑發源由西甯流入州境又有洋河一道自長城外發源由宣化流入州境下游至懷來燕尾河 與桑乾㑹合流入順屬蘆溝匯歸永定大河凡州屬農田藉引桑乾河水者共有大渠五道其一曰北惠 民渠自孤山村至隆伏寺綿互二十五里其二曰中惠民渠自頭堡村至周官保止其三曰南惠民渠自 丁官保至高廟村止各長十五里其四曰河南惠民渠自張順屯至懷屬七堡止延長二十里以上四渠 均係前明官爲開濬其五曰公務渠自汪源屯至新興堡計長十五里係順治初年開濬又藉洋河引水 者開有大渠二道一曰張公渠自宣化雞鳴驛逕抵州屬分爲二支一至兎兒口一至東八里約共長二 十餘里係前明兵備道張公所開故名一曰洋河西渠自棘針屯起亦分爲二支一至高廟村計長十五 里一至上太府計長十里係康熙初年民人開濬此外由大渠節節分支輾轉引水者如千家渠百戶渠 之類名稱不一爲數甚多又有隆福泉源流爲清水小河附近農田亦資灌溉統計州屬藉河水流泉灌 溉田地不下千餘頃其間稻田約百餘頃此卑州舊有農田水利之大概情影也前經卑職邀同熟悉渠 道深明水利之紳耆屢次下鄉履勘凡舊有渠道淺淤者飭令挑挖以收水利間有渠埂坍陷者督令修 築以防水患沿渠農民無不踴躍樂從俱已一律修濬竊維卑州水利甲於宣郡種稻之利尤塞外所僅 見祗以良田盡屬旗圈約占民地十分之八故地不瘠而民甚貧兼之桑乾洋河之水峻疾直瀉便於引 灌而不便溝渠瀦蓄故溝渠雖多仍苦水不足用民間種稻皆按排輪種謂之稻排如今年甲田種稻乙 田改種雜糧明年乙田種稻甲田又改種雜糧雖亦合於古人休田之法實亦由水不足用所致地勢使 然無可如何惟是稻田創自前明相沿三百餘年民間習於水利故皆盡力溝洫正可因勢利導以仰副 憲台爲民興利之至意特平坦之處溝渠縱橫無可再開山坡荒地另由卑職勸興林業水利無可著 手惟查州城迤北十里許隆伏寺前面一帶約有澇地七八十頃積水四五寸至七八寸不等農民相傳 謂蠊水由地心湧出積淹成廢卑職細加查看始知鹻水並非湧自地心實以形如釜底積水久蓄不洩 故水化汽而鹻留厯年久遠遂成不毛卑職現與紳民商議擬就地籌欵設法掘溝先由下游控放積水 再由上游引灌清水以便勸民開墾冀就成熟除俟辦有就緖另文具報外所有遵飭查議卑州農田水 利緣由理合稟請宮保查核再前項澇地與宣化懷來兩縣毗聯如蒙批飭㑹同籌辦以免兩屬之民 互相推諉庶幾施功較易合併聲陳肅稟恭叩勛安伏乞垂鑒 督憲袁批據稟已悉候行水利局查照彙核詳辦此繳

知识出处

北洋公牘類纂

《北洋公牘類纂》

《北洋公牍类纂(正续编)》均为清代光绪末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推行新政过程中的档案资料集。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开始推行新政。在李鸿章多年经营之下,当时的北洋地区筹办了大批轮船、电报、煤等企业。甘厚慈便将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各省及天津等地咨议局、督宪、议事会、臬司督统等往来直隶总督及清廷各部的公文、章程、调查等,编入《北洋公牍类纂》,后又编《北洋公牍类纂续编》。两部书内容均反映出推行新政过程中各地区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及经济发展状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治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保安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