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縣志[乾隆]》
唯一号: 020034020230001215
专题名称: 漕運
文件路径: 0200/02/object/PDF/020011020230000102/1
起始页: 0567.pdf
专题类型: 基础设施

专题描述

金都於燕東去潞水五十餘里爲牐以節高良河白蓮潭諸水通山東河北之粟凡諸路瀕河之城則置倉貯之若恩州之臨淸歷亭景州之將陵東光淸州之興濟會川獻州及深州之武强是五州諸縣皆置倉之地也其通漕之水舊黄河則行滑州大名恩州德州舊滄州會川之境漳河東北爲衞河則通蘇門獲嘉新鄕衞州𤀹州黎陽魏縣彰德磁州洛州之漕衞水則經深州會於滹沱以來獻州淸州之漕皆合於信安海壖泝流至通州八牐十餘日而後至於京師其他若霸州之拒馬河雄縣之沙河山東之北淸河其灌輸之路也荆川稗編元中統二十四年分立都漕運司於河西務乃止領在京諸出納糧斛及新運糧提舉司站車儹運公事其在河西務者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務李二寺通州等處儹運糧斛各置運使二人正三品同知二人正四品副使二人正五品判官二人正六品續文獻通考至元十二年始運江南糧二十九年用伯顔議初通海道漕運直抵直沽以逹於京師立運糧萬戸府三以南人朱淸張瑄羅璧爲之初歲運四萬餘石後累增及三百餘萬石春夏分二運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不旬日而逹於束師内外官府吏士人民無不仰給於此河間府志至元十六年通惠河運糧千戸所秩正五品掌漕軍之事分立都漕運使直沽廣通倉秩正七品續文獻通考明洪武三十年以遼東軍餉有餘遂止海運永樂三年令總督糧儲官於天津城北造露囤一千四百所以下河間府志永樂六年二月命平江伯陳瑄總督海運赴北京遼東瑄因創百萬創於直沽尹兒灣城天津衞籍兵萬人戌守焉永樂十三年始罷海運而專事漕河今之衞河自臨淸北至天津是也衞河自臨淸州經故城景州吳橋東光南皮交河滄州興濟靑縣靜海下直沽入海共長一千一百里今爲運河成祖定鼎燕都仰給焉每旱乾水溢輒發丁夫修治𢎞治已酉戸部侍郎白圭多築渠堰於徐兗瀛滄之間以殺水勢漕艘所經地方皆設淺夫有差歲爲常云大明會典正統間差工部郎中王俊提督通州至天津河道工部爲催儹糧船事都水淸吏司案呈本部仍行漕運總兵等官嚴督軍運糧船依限至京交納一行天津等處收糧官員俱不妨原委但遇糧船到彼卽便各照地方催儹至通州俱令星夜前進不許因事拘留聽㸃反致遲悞事完各將催過運船互相交付各數呈部查考以下續文獻通考英宗天順四年儹運糧四百三十五萬石内兗運三百六十三萬八千二百石淮安臨淸徐州倉支運七十一萬一千八百石内遮洋船運三十萬石以二十四萬石於蘇州倉收六萬石於天津衞倉收國朝沿河鎭道將領等官並儧漕運以下大淸會典順治二年差御史一員催儧漕運順治五年覆准每年重運過畢通惠河分司責令回空官丁開列姓名船數投司詳定其限給单押至天津投天津道轉单至濟寧總河查驗換牌註限至淮安總河查驗責令沿河文武各官嚴催不許時刻停留順治七年覆准運船交卸後卽照數交密雲道自通州起押至天津天津道督押出境武德東昌各道督押至淮安呈明總漕至江寧呈明兩江總督至杭州呈明浙閩總督各該道逐程逓押交割該管衙門接濟新運遲悞該道及原領官丁議處康熙元年覆准漕船出境入境天津南北沿河道官五日揭送倉督磨對凡起糧剝船脚價原額天津關剝船六百𨾏土壩外河剝船一百五𨾏裏河剝船二十五𨾏石壩外河剝船二百八十𨾏裏河剝船三百三十𨾏土壩車戸原額口袋四萬條石壩經紀原額口袋三十四萬條漕船至楊村以北遇有淺阻天津關發剝船接濟又康熙元年覆准漕船抵天津例有截留如一幇不敷卽挨幇截留不得先後攙越康熙二十四年議准天津紅剝船旣經按船給地其水脚銀兩裁去

知识出处

天津縣志[乾隆]

《天津縣志[乾隆]》

出版地:天津

清乾隆年间天津知县张志奇、朱奎扬修,吴廷华、汪沆纂,乾隆四年(1739)序后刻本。该志与《天津府志》为同时开纂、同时成书刊刻的姊妹篇。天津县之设始于清雍正九年(1931),此为天津第一部县志。全志共24卷。卷首载有布政使陈弘谋、知府程凤文和张文炳、知县朱奎扬序及凡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