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書同志对待生产和工作麻耿在怀,抱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責任感,因此創造出优異的成績。自1954年他担任保全組长以来,年年有重大的革新創造,而且一年比一年搞的岀色。仅就其中某些重大技术革新来說,1954年搞了“稍水瓦”,使銅的用量降低十二倍,节約大量和机油,保証了軋鋼机正常运轉;1955年搞了“反围盘”,大大減輕了工人劳动强度,幷且显著地減少了人身燙伤事故,提高了生产率(数字不好計算);1956年搞了一套16”YA軋鋼机,适应了天津市鋼坯生产的迫切需要;1958年白手起家制造了两台簡易轧鋼机,对“鋼快成材、材快成器”起了重大作用;今年又搞了500毫米中型範鋼設备,解决了本厂不能範200毫米鋼錠的設备問題。
单書同志在完成每一項任务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冲破了大大小小、形彭色色的困难,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道路,才踏出新的脚印来。章書同志深深置得:做工作、'搞生产,都必然会遇到若干困难,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革命者的一生就是向困难博斗、求得前进的一生,沒有困难却是不可想鬱的事情。同时他也淸楚地了解:我們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前进中的、胜利中的、暫时性的、局部性的困难,.只要有坚强的毅力,一切困难都会迎头而破。因此他每当遇到一个困难时,总是洋溢着革命的乐覗主义精神,迎上前去,在战略上藐視困难,視有如无,不在話下,他曾講过:“針大的困难,在胆小的人看来,比房櫟还大,山大的困难,在不怕困难的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块紳脚石,一脚就可踢开!”但是他在战术上却又非常重视困难,認眞对待,从不輕敌。正是由于他胆大心细,意志刚:强,以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踏踏实实的鉆硏精神,所以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迈着英雄闊步,不断前进。
1957年,根据生产发展的要求,工厂急需安装一台生产鋼,坯的16”中型軋鋼机。按本厂現有条件,安装这样大型机器、設备有許多困难,特別是軋鋼机的一个大行輪就18吨重、四米高,两槽輪重12吨,在过去根本沒有安装过这棒大型設备,这是最大的困难。而当时任务頗为紧迫,要求一个半月完成,如果在一般的情况下,安装这样一套設备也要半年左右,要是运往上海加工,往返运費开支不說,而且需要两个月,就耽誤使用。党考虑結果,决定把这个人物交給了保全組长单書和他的战友啊,当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困难只能吓住那一些胆小如鼠之人,却絲毫吓不倒有着革命胆略的“有心人”。单書这样想:“工厂在发展,今后更难做的活还要有,今天不敢干这个,明天就不敢干更大的,沒干过也得干1”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党付予他的艰巨然而又是光荣的任务,而且保証一个月完成。任务接下来以后,保全部多数工人表示沒有信心完成,他就千方百計地打通了大家的思想。当天夜里,他一夜沒有睡覚,深思苦想,分折完成这項任务的关鍵,幷考虑出一些具体措施。次日又連續召开小組会,引导大家討論措施,共同出主意想办法,通过討論大家提出了許多办法。在千的过程中,他們攻克了若干难关,乘風破浪前进了。床子小,鏇不了大行輪,就用“螞蚁啃骨头”的办法把床面拆下来綁在大軸上加工。鏇外园时,大家又想出办法,搭起三个大洋灰台,把三个輪子穿在一根大軸上,用三把刀同时加工,这样便节省两倍多的时間。那时正是严寒季节,風雪交加,他們在空院干活,用稻草盖住地上积得厚厚的雪,不顧寒冷,繼續苦战。单書和另外几个工人,每人把着一把刀,手脚都冻木了,但他們却毫不在意,他們想的只是如何完成任务。經过在風雪中博斗三天三夜,終于把三个大輪巍好,提前完成了任务,創造了軋鋼行业按装工作的奇蹟。
单書同志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他这种不畏险阻的高尙精神,給全厂职工以极为深刻的影响,鼓舞和激历着大家前进。現在工人中流行着一句話:“遇到困难想单書,想起单書那种頑强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就来了”許多工人在单書精神的鼓午下,不断地創造岀新的奇蹟。
※※※
单書同志懂得党的羣众路綫是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的。因此她无論在作那項工作中都認眞依靠羣众,他把羣众的智慧和力量称为一本“天書”。他平时热爱羣众,关心大家的生产、思想和生活,他帮助工友們改进設备(帮助搬运工人改进設备)后而滅輕了工人許多沉重的体力劳动;他帮助同志們解决不少思想問題,幷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給別人;誰有困难他就伸出温暖的手援助。深厚的阶級感情把他和羣众紧紧的連在一起,他成了羣众的知心朋发,羣众有事都愿意找他商量,从他身上吸取前进的力量。而单善不仅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誠悬坦率的传授給大家,而且十分谦虚謹愼地向羣众学习,“訪賢求敎”,老老实实地做羣众的学生,当別人操作的时候,他常在旁边观察,不断吸取別人的优点,他有事就找大家硏究。他常常說:“一个人无論多么聪明,也有想不到的地方,拿到羣众中一討論就丰富了”。这話鮮明地反映出了他的羣众覌点。他无論作什么事情都先和羣众商量,特別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不掩着盖着,而是把困难摆列在羣众面前,集思广义,共作主张。如去年党提出了“鋼快成材,材快成器”的号召以后,厂里为了解决軋鋼能力不足的問題,决定制造两台簡易軋钢机;但是当时旣沒料,又沒錢,也沒图帋,而且时間又紧。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給了单書負責的机修車間。于是单書便去找老师傅在小本子上划;幷且发动大家到处收集废軌钢机部件加工改制。經过一周的奋战,組成了軌钢机的机体。但还缺少四个重达两吨多重的軋鋼机架,厂里沒有鑄造設备,若到外厂加工来不及,这时大家提出了用150毫米方鋼焊接的办法,代替鑄鉄的軌鋼机架,組成軋鋼机主要設备;加上兄弟車間的支援,就这样經过了一个多月的奋战,終于白手起家,制造了两台年产三百万多吨鋼材的簡易軋鋼机,对鋼快成材起了一定的作用。
又如今年春天,因为生产需要,厂里决定制造一台500毫米的軋鋼机,这台机器高四米五,体重70多吨,这么大的軋鋼机,甭說制造,以前連看都沒有看見过,任务又放在他的肩上了,說干就干,一月投料,二月开工,500毫米軋鋼机制造开始了。可是軋鋼机的机架足有六、七吨重,这么大的舞鋼件,一則不易加工,二則生鉄不足。在他的提議下,架子用鋼錠焊接,这样做一来快,二来好加工,然而做起来又遇到了困难,四个錠子往一块焊,焊一块裂一点,焊不到一起。于是他又請示“天書;他找到焊工老师傅商量,焊工李金才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建議把錠子躺着焊的改为立起来焊,結果焊得旣快又好,这个关鍵解决了。可是接着又产生了新的困难,这就是軋鋼机架子的四个膀子的里口必須用鉋床鉋,而車間的一台龙門鉋,只有八尺长,机架长达一丈二尺,一来沒法鉋,二来带不动。“这怎么办呢?”有的人为起难来。“不要紧,长的不能鉋,咱們把它断开鉋;。他的意見,大家都同意,可是这样飽,光鉋机架就得三个月。他又跟大伙反复商量,把龙門鉋改为龙門銑,使效率提高10倍多,提前完成了任务。单書就凭惜这本“天書”克服了重重困难,促进了生产的不断更新,現在这本“天書”已經是单書的至上法宝,时刻也不能离开。
正因为这样,他的每件成就都是和羣众的智慧紧密的融洽在一起的。单書总是說:“革新創举都是大伙搞的”。可是羣众却異口同声地說:”許許多多的技术革新都是单書搞的”。比如工人們举出事例說,在一次按装16”轧鋼机的大輸时,如何找平衡是个大問題,假如不车衡就会出大事故,单書想出的办法是用一套地滾,把珠子臥在里边做一套工具找平衡,他把这个想法和大家說了,大家都一致贊成,又提些补充办法,就更加稳妥了。
革書同志这种全心全意依靠羣众的覌点,和他那种談虛謹愼的态度,早为众人所称頌,为大家树立了光荣的典范。
刻苦好学的人就講究实事亲是的人,最有科学远見的人,是最进步的人,单書同志就是如此。他說..“解放后,工人当家作主了,可是文化技术、理論水平不高,又怎么能当好家、作好主呢?我一定攻下文化科学技术堡垒!”这話講的旣深刻彻底,又有分量。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废寝忘食,发奋讀畫,刻苦鉛硏,奔向了紅专的康庄大路。在这短短的几年过程里,他的文化水平已經由小学三年級升到高中二年,这的确不是一件平凡的事情。在学习文化中,他表現出坚韌不拔的毅力,他每天工作非常紧张,且家里又有五个孩子,大家都住在一起,学习条件很差,但是这幷不妨障他的学习,敎师留的作业他都是等晩上孩子們睡着以后再作,他的床头每天都放着帋、筆,有时他作完作业躺下以后,忽然又想到什么問題,就立即翻起身来,用筆記下。古代有“头悬梁,錐刺骨”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談,今天单書同志的刻苦讀書精神却可以和古人比美;然而更重要的是古人刻苦讀書和今天革書刻苦讀書的意义根本不同,昔日人們往往为名利而苦讀詩文,今日单書却仅仅为党的利益,別无其他。比如单書同志把物理課上講的磨擦系数和热涨冷縮的原理用于研究本厂生产关鍵“銅稍瓦”的問題上,很有成效;他学到的三角、几何用于提高換算和繪图方面,对生产也起了直接的,作用,等等。
他在学习技术上也有非常显著的进步。原来他只会鉗工技术,經过他不断地刻苦学习,已經成为車、鋭、焊、镟样样精通的“多面手”;同时他不管工作多忙,每天也要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間参加业余技术学习,現在他已經在业余中等技术学校毕业,基本掌握了軌鋼机全部設計工作,他原来提出的1960年达到工程师水平,由于他的努力鉆硏,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已于1958年提前二年被命名为工程师。
在政治理論学习上,他讀了許多哲学書籍,經常抽空到書店去看書,且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工人哲学学习班。通过学习,他除了用不断革命論的原理总結了自己几年来的生产和工作經驗之外,还写了两篇“学后感”的大字报。
他从市工人哲学学习班学习回来以后,感到有責任帮助每个工人弟兄都学好,于是他便积极帮助領导成立了工人哲学敎硏室,並且他被推举为敎硏室主任,現在他經常給工人講課,他說:“工人自己的哲学应該拿到工人自己手里来”!最近他写了一篇“不断革命”的理論文章,幷准备陆續写出哲学文章。他就是这样伴随着形势发展的要求,向着紅专的道路不断的飞跃前进,而且成为一个学而不厭、誨不倦的人。
※※※
单書同志这种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不計报酬,不講名誉地位的工人阶級的高貴品質,以及孜孜不倦地刻苦鉆硏的精神,在全厂职工的心目中早已生根,他的模范事蹟,为羣众贊口不絶;然而单書同志却是那样谦虛,平等待人,毫无自滿自慰之意,从不誇跃自己。虽然他連續五年被評为市級劳动模范,由一个普通工人被提为工程师,几次見到我們敬爱的領袖毛主席,幷且去苏联等国参視訪問,可是他总把这一切归功党对他的栽培。他經常說:“我在工作上有些成績,一切荣誉应当归功于党。”的确覚的敎育使单書迅速提高了政治覚悟,树立了主人翁的思想,这是他几年来不断进步的动力。1954年他在改行“銅瓦”时,他提出建議后,立即得到党組織的热烈支持,有一次他在車間換瓦,連續两天两夜沒有睡覚,厂长看見了就多次劝他到办公室去休息,当他躺在椅子上,似睡未睡的时候,党委書記又悄悄地給他盖上了一件大衣,当时他感到周身温暖,感动得流下眼淚,再也不能入睡了。他回忆起解放前在“三条石”一个資本家的工厂学徒的时候,一次被电綫烧伤了手指,暈过去了,醒过来后,手指肿得象面包一样。但是他因为怕被資本家开除,还得照常忍痛干活。当他想到那时过着那种牛馬不如的生活时,使他更加認識到了只有党的領导才是工人阶級翻身当家做主的保証,就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参加了党。
单書同志这样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老老实实,遇难不、为眞理冲鋒陷陣的精神,永远是我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