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厂办学校看半工半讀的优越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试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024
颗粒名称: 从天津市厂办学校看半工半讀的优越性
分类号: G522.5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试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从1958年开始,天津市在新建和扩建的工厂企业中招收初中毕业生,试办了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这些学校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具有理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
关键词: 天津市 半工半读学校 教育制度

内容

一九五八年八月,我們河北省天津市根据中央的指示,在新建和扩建的工厂企业,特別是一些新兴行业,如天津电子仪器厂、天津感光胶片厂等单位,招收初中毕业生,試办了半工半讀中等技术学校。到一九六三年,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讀学校曾办过三十五所。后来,由于对試办这种新型学校的重大意义认識不足,再加上沒有經驗,同时,还由于有些实际問題得不到解决,大部分学校停办了,或者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到了一九六四年上半年,只剩下八所半工半讀学校,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下来了。
  这种学校的学生入学以后,一半时間学习,一半时間劳动(一般是一周上課、一周劳动)。他們旣是学生,又是工人,因此,人們通称他們为“学工”。半工半讀制度把敎育和生产劳动結合起来,实現了“工厂是学校,学校是工厂”的理想。这是一种敎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相結合的新型学校,这些办学工厂旣生产物质产品,也担負了培养人材的任务。
  从一九五八年到現在,我市已有两千六百多人在这种新型学校毕业。这些学工,經过三年或四年的学习和劳动以后,在阶級覌点、劳动覌点、群众覌点上,在运用理論知識解决实际問題上,在掌握生产操作技术上,大多数比全日制学校的毕业生好。通过六年的具体实践,証明了半工半讀的劳动制度和敎育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半工半讀开始培育出新人
  最近,我們調查了一千六百二十二名毕业学工,在阶級覌点、劳动覌点、群众覌点等方面表現好的或者比較好的有一千二百七十二人,占百分之七十二。这些已經毕业的学工,有的是毕业后升不了学的,有的是全日制学校招生以后的落榜生。有的品质較好,有的出身比較复杂,政治质量比較低。有的是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半工半讀;有的是认为无路可走,到半工半讀学校騎驴找馬;有的是为了就业,学好手艺賺錢养家,不愿意学习;有的是不愿意劳动来的。还有少数品质作风比較恶劣,到校后說怪話,損坏公物,不遵守紀律。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經过半工半讀,大多数学工成了好的或者較好的劳动者,其中有些当时表現很不好的学工,現在表現好了;有些剝削阶級出身的学工,現在能够划淸和剝削阶級家庭的界限,劳动表現也好,成了生产上的骨干。这就說明了半工半讀对培养新的一代所起的重大作用。
  半工半讀毕业学工服从分配,让干什么干什么。感光胶片厂調了几个毕业学工烧鍋炉,他們都愉快地服从分配。学工张广生說:“只要生产上需要,让我烧一輩子鍋炉都行。”天津制药厂学工郝臻杰毕业后分配在該厂四車間过滤組劳动,这个組每天要装卸两三台过滤机,还要淸除五、六吨象粪便湯一样又脏、又有味的滤泥。特別是在冬天,衣服冻上一层薄冰,但是他却滿不在乎地說:“虽然冷点、累点,但我的心里是暖和的。一想到四圜素制造出来,能使多少病人恢复健康,我的干劲就来了。”他們不挑肥拣瘦,不嫌脏,不怕累。这是因为,他們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劳动覌点起了变化。他們认为:“用自己的手生产出物质产品是最大的幸顧和驕傲”。他們在老工人的敎导下,同群众打成一片,和老师傅有共同語言,建立了比較深厚的阶級感情。老工人向他們传技术,反过来他們又給老工人讲理論知識。他們的知識,一半来自书本,一半来自生产实践,来自老工人,所以他們不把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識看作私有財产,而是愿意把这些知識传授給工人。制药厂毕业学工孙永泰說:“我們是老工人培养出来的,老工人把他們的生产經驗敎給了我們,我們决不能忘本,也要把学到的理論知識敎給他們。”
  这些毕业学工不仅留在本单位表現比較好,調到外单位或外地表現也不錯。天津化学原料工业公司半工半讀学校的学工,二十九人参軍后,有五个人入了党,十二个人入了团。他們认为,进步所以比較快,除了在部队上受到培养鍛炼以外,和半工半讀学校对他們的敎育培养也是分不开的。
  从生产上来說,半工半讀毕业的学工,他們旣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掌握一定的生产操作本領。作为一个普通工人,他們有一定的技术理論;作为一个有技术理論的人,又是普通劳动者。从他們身上已經看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开始消失。已經毕业的两千多名学工絕大部分当了工人,其中一百四十多人根据工作需要做了技术員。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学工,虽然是工人的职称、工人的級別,但实际上是做技术員的工作。如感光胶片厂有七十二名毕业学工分配在硏究室和检驗科工作。他們都定的是二、三級工,但从这些人所担負的工作任务和达到的技术水平看,有四十四人可以定为助理技术員,占这两个部門毕业学工的百分之六十一。电子仪器厂毕业学工房桂貞是个三級工人,他不仅掌握生产技术,可以熟练地焊接电子計算机放大器,还可以制图,能按图紙对电子計算机进行調整,还能对某些部件进行試驗工作。这些工作幷不是一般工人做得到的。
  从上面事实說明,半工半讀的学工,他們一面学习,一面参加工厂的生产劳动,直接投入了阶級斗爭、生产斗爭和科学实驗三大革命运动,在斗爭中不断学习、鍛炼、成长。他們旣学到了文化技术知識,也提高了政治覚悟,树立起明确的劳动覌点。他們經受着現代化集体生产的鍛炼,与先进工人共同劳动、共同生活,还学习到工人阶級大公无私、热爱集体、組織性紀律性强等优良品质。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劳动者,不輕視体力劳动,不輕視劳动人民,养成了劳动的习慣。他們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却把知識看成是为生产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作为衡量自己身分高低的标志。他們沒有知識分子架子,是新型的劳动者。
  半工半讀制度,促使学工一面知識化,一面劳动化,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找到了具体途径,为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別創造了条件。这对于兴无灭資,对于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对于培养革命接班人,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半工半讀制度正从各方面突破旧敎育的框框
  天津市在試办半工半讀学校过程中,在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設置、敎育計划安排、敎材內容处理以及敎学方法上,由于革命实践的需要,不得不打破一些全日制学校的框框。
  半工半讀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都有所不同。与全日制中专比,半工半讀学工具有做为普通劳动者具备的生产操作技能,毕业后能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与技工学校比,半工半讀学校的学工,具有中級技术人員必需的文化科学技术理論知識。通过半工半讀,要把学工培养成为旣有政治覚悟又有文化技术、旣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而不是旧社会的只专不紅、脫离生产劳动的資产阶級知識分子。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半工半讀学校的敎育計划要把政治思想敎育、专业理論敎育、生产劳动敎育三者紧密結合起来。在专业設置上,根据生产的需要,貫彻“理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少而精”等原則。全日制学校虽然也要貫彻这些原則,但有局限性。半工半讀学校的专业設置,厂办学校可以从本厂的实际出发,生产上需要什么人材,就設置什么专业。如感光胶片厂目前主要产品是各种照相用的胶片、电影胶片、爱克斯光胶片以及供科学硏究用的光譜感光版等,因此便設置了感光材料制造专业。公司办的学校也按照整个行业的共同需要来設置专业,以适应本行业的生产需要。如化学原料工业公司半工半讀学校設置的无机盐、无机顏料工艺专业及試剂专业,就是按照全行业的需要来設置的。而全日制学校在专业設置上,目的性不可能这样明确,針对性也不可能这样强。
  半工半讀学校在課程設置和敎材內容处理上,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的需要,对一些与专业生产关系不太密切的課程或內容,便进行合幷或砍掉。同时,还要增加一些生产上必需的課程或內容。在文化課、技术基础課和专业課三类課程的关系上,文化課和技术基础課必須为专业課服务,因此,凡学习专业課不需要的东西,便可少讲或不讲。天津橡胶工业公司半工半讀学校橡胶工艺专业中的“分析化学”这門基础課,根据“原材料分析”这門专业課的需要,只保留了定量分析部分,精簡了定性分析及仪器分析部分的內容。这样旣保証了敎材重点,滿足了生产要求,同时也节省了敎学时間。
  几年来,我們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学工的接受能力,在不影响知識前后銜接的前提下,打破了全日制学校先文化、再基础、后专业的課程安排的旧框框,提前学一些专业課。許多半工半讀学校,从第一学期起就都設有专业課。这种做法,对学工参加生产是有好处的。
  为了使学工旣学好理論知識,也要熟悉生产过程,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在安排学工劳动时,尽量与他們所学专业內容对口。实践証明,厂办学校一般能做到对口安排。公司办学則是采取了“以厂为点,面向一个行业”的办法,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比較合适的,与专业对口的工厂为基地,来安排生产劳动。
  工厂办学校,在敎学方法上为实物敎学和現場敎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有的学校在进行专业課敎学时,讲到与本厂生产有关的机器設备和产品生产工艺时,就組織学工到車間去,采用現場敎学的方法,敎师边讲、边操作,学工边听、边看,效果很好。
  党的敎育方針应該认眞貫彻执行,当前的敎育制度必須继續改革。半工半讀这一敎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能够把敎育和生产劳动更好地結合起来,可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确是貫彻党的敎育方針的最好形式。
  半工半讀制度促进了工厂生产的发展
  感光胶片厂是我市試办半工半讀学校最早和一直坚持下来的一个单位。这个厂在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只能生产三、四种日用的照相感光材料,到一九六四年,則能生产我国过去沒有生产过的各种电影胶片、爱克斯光胶片以及供科学硏究用的光譜感光版等二十余种高級感光材料,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一九五八年建厂的同时,建立了半工半讀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型劳动者。同样,电子仪器厂一九五八年只能生产电烙鉄、舌簧喇叭、电鈴等簡单产品;六年来則生产了二十六种电子仪器,其中有十二种是比較精密的,現在正試制的新产品有八种。正是由于許多半工半讀毕业的学工参加了生产,就給該厂新产品的試制和投产,提供了多快好省的条件。他們能够較快地熟悉与掌握新設备性能和新工艺要求,能了解原材料性能,能适应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条件的变更,从而保証了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硏究、試制与生产。
  通过半工半讀培养出来的人,为工厂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后备力量,使科学例究和技术力量发生了变化。电子仪器厂和感光胶片厂都建立了科学硏究所。电子仪器厂有两个車間,从生产准备、生产、总装到調整与检驗,都离不开高等数学、电子学、电工学等理論知識;这两个車間里学工占的比重很大。工艺科三十多人,除四个大专毕业生外,其他都是学工。設計科四十六个技术工人中有二十六个是学工。全厂有七十多个学工实际在做見习技术員的工作。
  上面事实說明,半工半讀旣促进了生产,又培养了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过:“……未来教育——这种敎育对一切已滿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說,都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个办法,幷且是唯一的生产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的胚芽,就是从工厂制度发芽的。”(《資本論》一九六四年中文版第五二二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半工半讀,将使馬克思的这一預言逐步实現。
  半工半讀制度促进了工厂企业的革命化
  从天津市試办半工半讀学校的几个工厂企业来看,培养出一批有文化、会操作、旣能脑力劳动又能体力劳动的新型劳动者,对工厂的职工、技术人員和敎师都起了好的影响作用。
  半工半讀是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和敎育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生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經历一段曲折复杂的道路。在相当一部分工厂企业領导干部中,存在着种种思想顾虑,他們怕“半工半讀会打乱生产秩序”,主张“工厂搞生产,敎育部門办学校”的“分工論”,认为“实行半工半讀,工厂不象工厂,学校不象学校”……。一九六二年初,国民經济遇到了暫时的困难,有一部分企业領导干部对半工半讀的方向发生了动搖,有的要求停办,有的表現消极。这是一場旧思想、旧的习慣势力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斗爭,是本位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斗爭。經过六年来的实践敎育,最近又学习了中央的指示,这些干部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轉变。不少工厂的領导干部說,以前在工厂里,是干部的文化程度高,現在比較起来,是落在这一批新工人的后边了。許多文化程度低的工人,看到学工进步快,也有了提高文化的要求。甚至在提高技术方面,半工半讀制度也对老工入有所促进。电子仪器厂老工人楊玉祥說:“他們干四、五年,頂我們过去十年学的,現在还說我們有‘絕招’,再过几年,‘絕招'也不是‘絕招'了。”該厂工人現在主动上业余学校学习的有二百多人。
  半工半讀制度也促进了工程技术人員的思想改造。他們都看到学工們进步快,受到各方面欢迎,就連他們自己,也喜欢要学工当助手,因为学工們重視实践,不計較个人得失,接受新事物快,沒有旧框框。这些优点,无形中也影响了技术人員的思想、作风。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員,开始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要求亲自动手操作,遇事也和工人商量了。
  半工半讀制度也有利于敎师劳动化、革命化。半工半讀学校专职敎师,开始从事这一新的敎育工作时,认为学校“不正規”,說分配到这种学校里来工作是“屈才”,不安心工作。由于他們深受資产阶級敎育思想影响,再加上不了解生产,更不会实际操作,因此他們敎学时对学工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問題,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論上来解释,滿足不了学工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須参加生产劳动,借以了解生产幷从中受到鍛炼,改造自己的思想。最近少数半工半讀学校的专职敎师采取跟班劳动、半工半敎的办法,多数专职敎师每周用一定的时間下車間参加生产劳动。天津第一机械局半工半讀学校的敎师說:“我們宁愿业余时間备課或批改作业,也要保証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否則就完不成党交給的任务。”
  半工半讀这一新的劳动制度和敎育制度,对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級干部必須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敎育,必須改变作风,实現劳动化、革命化;工厂企业的其他各項制度也必須与这一新的制度相适应。在这方面,变化只是刚刚开始。
  半工半讀可以加速普及敎育
  实行半工半讀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敎育事业的有力措施。当前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充分滿足工人和貧农下中农子女入学的要求,才可以普及敎育。
  解放后,天津市的敎育事业发展得很快。解放初期和現在受敎育的人数比較起来是:幼儿敎育增长二十三点七倍,小学增长三点八倍,中学增长八点二倍,中等专业学校增长一点九倍。尽管如此,还不能滿足广大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要求,而不能入学的又大多数是工人和貧农下中农的子女。事实說明,普及敎育光靠办全日制学校不行。
  从試办半工半讀学校的初步体会来看,它是普及敎育的根本途径。工厂企业办学校可以充分发揮現有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潜力,符合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針,可以为国家节約开支。据初步調査,培养一个中专毕业生所花的錢,可以培养四个半工半讀学工。家长也欢迎半工半讀。有的家长說:“我的孩子上了半工半讀学校后,一边参加生产劳动,——边学习技术理論知識;旣是工人,又是学生;旣有工資收入补助了家庭生活,又实現了我多年来为叫孩子上学立下的志愿。眞是好得很!”
  一九六四年,我們天津市全市半工半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又继續試办了三十所半工半讀中等专业学校,幷开始在电子仪器厂和感光胶片厂試办了两个大专班。連同原有的半工半讀学校共三十八所,学工四千二百五十二人,其中,中专班四千一百一十三人,大专班一百三十九人。专职敎职工共八百二十一人,兼职敎师四十四人。为了解决师資問題,正在筹建半工半讀师范学院。一九六四年半工半讀中等专业学校招收的新生,一般都是品学兼优、身体健康的初中毕业生,其中非剝削阶級家庭出身的子女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半工半讀是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和敎育制度,这种新的制度,不仅是我国敎育制度的一次大革命,是普及敎育的有力措施,而且也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对培养革命接班人,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別,防止修正主义有重要作用,意义十分深远。我們天津市几年来在这一工作上,虽然做出了一定成績,摸索到一些經驗,但問題还不少。例如,敎学与劳动的安排,师資的培訓,課程設置和敎材內容的处理,讲授方法和考試方法……等問題,都需要继續突破全日制的框框,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半工半讀制度的經驗来。今后我們要根据中央的指示,继續高举毛泽东思想紅旗,继續扩大試驗,努力办好天津市半工半讀敎育事业。
  (原載一九六五年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知识出处

天津市试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

《天津市试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

出版者: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天津市试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的总结,包括半工半读学校的优越性、思想工作、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学工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昭衡
责任者
张广生
相关人物
郝臻杰
相关人物
孙永泰
相关人物
房桂贞
相关人物
杨玉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