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創办农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敎群英頌》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5703
颗粒名称: 白手起家創办农业中学
其他题名: 記交河古城公社大魏庄农业中学敎师晋桂香
分类号: K825.4
页数: 9
页码: 23-31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名叫晋桂香的女教师,在毛泽东时代创办并经营农业中学的故事。她背着干粮办学,面对困难和嘲笑坚持不懈,为学校争取条件、招生并坚持提高教学质量。她不断努力学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她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学生和乡亲们的尊重和支持,并受到党组织的表彰和鼓励。她以崇高的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展现了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 晋桂香 农业中学 创办

内容

偉大的毛澤东时代,是共产主义精神大發揚的时代,是英雄人物倍出的时代。十七岁的姑娘晋桂香举办农业中学的散事,就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新生活新任务
  1957年夏天,十七岁的晋桂香由中学畢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一天中午,全家围聚一起吃午飯。她的媽媽忽然說:“桂香,明儿別下地啦,省得人家笑話。”爸爸也接着說:“对,明儿別下地了。”母亲这样說是桂香早就預料到的。她自从中学畢业参加农业劳动以来,确实有些人用冷言冷語嘲笑她。說什么:“初中畢业生,白費三年工。”“嗬!大洋学生也和我們一塊干庄稼活啦!”桂香听了这些風凉話,一点也不生气,她覚得劳动沒有什么可耻的,为什么有点文化的人就不应該劳动!媽媽說是听信了閑話,可是爸爸呢,他是村里的党支部書記,是全乡有名的好支書,他懂得党的政策,了解自己女儿的心事,怎么也这样說呢?桂香可有点着急了,她把飯碗往桌上一放,头一搖說:“爸爸,你怎么也这样說呢!将来农业大發展,样样都要使用机器,同样需要有文化的人啊!……”爸爸沒等桂香說完,就笑着說:“別着急,明天不让你下地,是让你到乡里去一趟,上級号召兴办农业中学,乡党委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給你……”。
  “嗬!你們爷儿俩眞行啊,吃着飯还布置任务呢!”团支部書記晋希明一步走了进来,兴高采烈地說:“桂香明儿要当老师了,可得有个大人样儿呀!”桂香万也沒有想到是这么回事,眞是又惊又喜,她忙問爸爸:“几个老师啊?”
  “又不是打仗,要那么多人千什么!現时就是以你为主。”团支部書記接着她爸爸的話,也对桂香进行了一番鼓励。桂香一口答应了党組織交給她的新任务。
  晚上,她躺在炕上翻来复去的睡不着,她兴奋地想着党給的光荣任务和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她也曾这样想过:“我能行嗎?”但是她馬上又想到这是党团組織交給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地坚信,有党的領导,有群众的支持就沒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第二天淸早,她就去乡里找党委書記庄占廷。庄書記热情地欢迎她,幷鼓励她說:“学枝的情况很簡单,現时唯一的也是全部的情况,就是学校的地点有了,設在营盘村。学生、經費、房子、設备等等……这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桂香,担子可不輕呵,要經得起考驗!”
  奔走劝学
  全乡第一所农业中学就这样誕生了。校长由营盘村的党支部書記张丙同兼任。他們决定先把办农中的事宣傳出去,幷且开始招生。桂香从家里拿来了笔、墨、紙、硯,一連气写了二十多张招生广告.她拿着这些张广告到各村去张貼。不管黑夜白天.刮風下雨,她跑到这村又跑到那村,找村干部,找学生.找学生的家长,动員学生入学。
  桂香这样热情,开始却不能得到一些人的信任。不只一个人曾这样問过她:
  “这个中学由誰敎呢?”
  “我敎。”
  “中学生敎中学生,能行嗎?”
  “能行。尽我的力气,把我所学的全敎給学生;我不懂的去向懂的人学習,再把新学来的也敎給学生。世界上沒有中学生以前,笫一批中学生是怎么来的呢?誰敎的呢?不是也得有人敎嗎!”
  許多人被她說服了,全乡的人都知道乡里要办农业中学了,全乡的人都認識了这个热情劝学的小姑娘,有志气的姑娘。
  白手起家
  經过說劝动員,各村高小畢业生紛紛来学校报名,經过考試,录取了四十六名。敎室就設在营盘村兩間过去放柴禾的小屋里。沒有門窗,她就去各家借来安上;房頂露天,她就去各家借来柴草和群众一塊修补;桌椅板凳由学生們从自己家里带来,把墙壁刷上黑烟子,黑板也就有了。桌子不够,就用向各戶借来的木板搭成……。眞是一切都得从“无”字上起。桂香的宿舍也是一問曾經做过柴禾棚子的小耳房。桂香一点也不覚得苦,每天都是乐哈哈的。她說:“現在比起当年紅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来,比起在朝鮮作战的志願軍来,能算得什么呢!眼前条件差一些,慢慢就会好起来的。”一切困难,她都沒有放在眼里。
  学生快来上学了,还沒育課本呢,一时又买不到。夜里桂香躺在床上想着解决的办法。忽然想到全日制中学里一定会有多余的課本。書有办法解决了眞使她高兴。索性覚也不睡了,深更半夜里就往她的母校——东光中学跑去。东光中学的敎师,听說自己的学生要办学,馬上借給了她二十六套課本,又敎給她怎样备課,怎样講課,临走时还送給她一套敎学計划,还向她介紹了办学和敎学的参考讀物。在东光中学里住了一夜,轉天,她又到蔣坊中学、古城中学、大城中学、阜城中学,到处拜师訪友,兩天跑了一百来里路,把所需要的四十套課本都借到了。她回到营盘村时,接到了东光中学她的老师的一封賀信,信上說:
  “在前进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要随时准备迎接困难,同困难搏斗!……靑出于藍胜于藍!你这办学的精神值得我們当恐师的学習!”她看了老师的来信,特別是想起了几天来党委、团組織、父亲对自己的敎导,想起了学生家长的重托:“把孩子交給你吧,叫他学点本事,将来好为国家出力。”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校办好!
  第一次走上講壇
  明天就要开学了。究竟怎么講才好呢?笫一句話講什么?講了学生听不懂怎么办?一連串的問題在她腦子里轉来轉去。她把敎材讀了又讀,每一句話,每一个習題几乎全背下来了。她从晚飯后开始备課一直到鷄叫,第一課总算是备好了。
  第二天学生很快就来齐了,連离这儿二十里路的学生都沒有迟到。上課了,她不知怎样走上了講台,事先背熟的話全忘記了。她的心慌乱成一团。这时她忽然發現后面的座位上,冒出一縷縷的靑烟,心里想:“怎么学生还有抽烟的呢?”仔細一看,原来是乡党委書記庄占廷和营盘村党支部書記张丙同同志来听課。兩位書記用笑眯眯的眼睛望着牠。桂香忽的一下胆子大了起来,忘了的詞都想起来了,嗓門也提高了,講的也有条理了。
  課講完了,她刚走下講台,兩位書記就握住她的手,亲切地說:“行啊,挺好。不要慌,慢慢来,一定会講的更好的”。
  在党的鼓励下,她的信心更高了。为了講好課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間到附近的小学听課,到普通中学听課,有时跑到自己的母校找老师請敎,到处学習敎課的好方法。她每天如获珍宝一样地攻讀参考書,常常熬到深夜,困倦了就用冷水冰冰臉,到院子里吹吹風,回来再埋头鑽硏。她講課的能力一天天地提高了。
  光荣的“背米先生”
  学校初創,一切都有困难。經費和設备不足,她就把媽媽給她的零花錢拿出来,补貼学校办公費用的开支。一个人在学校不好起伙,她就从家里带干粮来吃。开始时,拿一天的,后来天气漸漸凉了,又怕耽悞学習,她就一次拿三天的、五天的,甚至一个星期的。她瞞着这些事.怕父亲和乡亲們知道来照顧她。日子久了,总会有人知道的,她的爸爸不让她回家来拿干粮了,隔些日子就推着車子把米面、柴禾給地送来,让她在学校里起伙。营盘村的乡亲們也知道了,有的要給她做飯,有的要給她做湯,有的做好飯請她去吃。但是,也有个別思想落后的人,見桂香背着干粮办学校,諷刺說她是“背米先生”,是“傻子”。可是桂香心里却想:“我就当这样的傻子”。我甘願当“背米先生”,为了給国家培养有社会主义覚悟的有文化的建設人才,当一位“背米先生”不是很光荣嗎!
  无限的喜悅
  晋桂香从不計較个人的得失,她一心只想着把学生敎好。党指向哪里,她就做到那里。一次,乡党委書記对她說:“咱这农业中学可要有农业中学的样子呀!”她想,这話太对了。她知道党委說这話的目的是要她加强对学生实际知識的敎学。但是,对于农业技术,自己一窍不通。怎么办呢?她就去請敎老农,請了七个有名的老农作自已的“顧問”,还跑到农业技术推广站,借来了一些書,和老农們共同研究,叫他們給上农业劳动課。为敎好技术課,她去拖拉机站学开拖拉机,現躉現卖,边学边敎。1958年全民大煉鋼鉄的时候,她跑了二十多里路,到崔家庙学来盘爐、炒鋼的技术,一天多連飯都沒顧得吃,回来就在学校里干起来。他們学校里的三十多个年岁較大的学生成了其他村煉鋼的师傅。深翻土地的时候,她也領着学生們参加了翻地。現場是課堂,做什么,学什么,講什么。群众贊揚她說:“咱这农业中学可不簡单哪,又傳文化,又傳技术,女秀才,敎文又敎武,敎出来的学生,个个文武双全。”
  自然,提高学生的知識水平,不是很簡单的,晋桂香从当敎师的第一天起,耽心的就是怕农业中学出来的学生水平不高,損害了农业中学的名誉。所以,她經常去普通中学里听課,与普通中学里的敎师建立了联系,請敎敎学方法,学習敎学經驗,学習管理学生的經驗,凡是可用的长处,她就在自己的学校里試办起来。她还經常到学生中間訪問,征求意見,了解要求,努力改进敎学,在审批学生作业的时候,做审批記录,把人們容易混淆的地方,全記下来,集中解答,再叫学生們多次演習。她的辛勤劳动,換来了丰碩的果实。1958年的10月,当她审閱学生的試卷的时候,几乎欢喜的跳起来了。一个五分,又一个五分……,大部分学生考的是四分,全班学生中,只有四名不及格,及格率超过了普通中学。这个显著的成績,連她自己也有些不大相信,她又一次地細閱了学生的試卷:五分,五分,四分,……五分,还是那样,一点不差。她的心里充滿了喜悅。
  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958年年底,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营盘村农业中学和其它三处农业中学合幷成为古城人民公社大魏庄农业中学。学校的規模大了,办学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晋桂香也鍛煉得更加坚强了,她不但担任了一年級的代数課,还担任了二年級的級任敎师。
  晋桂香知道自已的弱点。她經常想:一个人要想不断前进,只有随时發現自己的缺点,改正缺点,努力学習別人的优点。她对地理課不熟悉,就抽时間到普通中学去听課,还訂了有关地理知識的刋物,幷且主动地找到本校的厉老师,拜厉老师为师,請求帮助。她为了克服講話太快的缺点,就天天練習講話。备好課以后,在自己的屋里先对着墙,看着表講一遍,幷且把重点.全用紅笔圈好,作上記号,到时,反复地講。这样,不多日子,說話快的毛病就克服了。晋桂香为了弥补技术知識的不足,她和四个村的有丰富經驗的老农建立了联系,和农业科学硏究所、公社鉄工厂、拖拉机站挂了鈎,定期請工人、农民到学校里来給作报吿,有時,她就直接提出問題向他們請敎。1959年播种棉花的时候,她和学生們一起跟老农学会了播种技术;在初步掌握了“四机”(煤气机、柴油机、鍋駝机、拖拉机)的原理以后,她就带領学生,利用帮助社員澆地,帮助拖拉机站耕地或修理机器的机会,进行实習。
  晋桂香全心全意把自已的靑春献給党的敎育事业的事迹,在交河县广泛傳开了,她已成为人們学習的榜样。1959年1月她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靑年团,幷且出席了全县的社会主义建設积極分子大会。1960年4月到6月又連續出席了天津市、河北省和全国文敎系統群英会。在出席全国文敎群英会时,还当选为主席团的委員。
  可是晋桂香幷不滿足已有的成續,最近,她訂立了紅专規划,决心在1960年学完“毛澤东选集”一至四卷和“毛主席論敎育工作”;在文化上,今年暑假要达到高中程度,幷爭取三年自修学完大学的主要課程。她已經和自己的同学和普通中学的敎师,挂上了鉤,主动地跟他們訂立了包敎包学的合同。她决心做一个毛澤东时代的好靑年,做一个又紅又专的农村敎育工作者。

知识出处

文敎群英頌

《文敎群英頌》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该文介绍了多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陈天池、黄惠芝、王松青等人坚持教育战线,培养花朵的人王如慧等人致力于幼儿教育,张淑清、晋桂香等人则是小学教师,李长茂、赵慕梁等人则在工业领域做出了贡献。这些人物展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精神风貌,对读者有很好的鼓舞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焦合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