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船”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444
颗粒名称: “沙船”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东马路沙船鞋厂是解放前天津最著名的皮鞋厂之一。沙船鞋厂以其美观、耐久、舒适的骆驼皮鞋而闻名,曾经繁荣一段时间。然而,日本占领期间,军方征用了皮革,质量较差的国产皮革制成的皮鞋不受欢迎,导致沙船鞋厂的业务大幅下降。沙船鞋厂在日本投降后试图复苏,但货币贬值和物价飞涨导致业务进一步下降。最终,厂子因违反限价政策被查封并最终破产。
关键词: 天津市 工商业 鞋厂

内容

解放前,天津最著名的皮鞋厂是东马路沙船鞋厂,前面是门市,后面是工厂。沙船的皮鞋式样美观,质地良好,穿着舒适,畅销天津与外埠许多地方。
  骆驼素有“沙船”之称。在沙漠地带走路,骑骆驼既舒适又持久(骆驼可以几天不吃不喝)。鞋厂取名“沙船”,并以骆驼为商标,其含意是皮鞋舒适、耐久。
  沙船鞋厂极盛时期在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之间,门市增加到两个,职工由最初的五、六人发展到一百零九人,日产量由十双增加到八十双,每双的利润为销货额的25%至30%。
  日本占领天津期间,皮革军用,尤其是进口皮革多被军方征用,而国产皮革质量很次,做出的皮鞋不受欢迎,沙船鞋厂的业务大大下降。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时,沙船鞋厂存有德国皮的皮鞋一千双,还有德国皮的鞋面皮两千双,美国皮的鞋底皮两千双。这四千双鞋面和鞋底皮,都是在日本投降前夕,为逃躲日伪的搜查、征用,将整皮裁为零皮存储下来的。
  日本投降后,沙船鞋厂的经理刘景荣很想大干一番,他特地从北京邀来做男女皮鞋的师傅三十多人,扩大业务。这时,每天已可生产皮鞋六、七十双,基本产销平衡,营业尚好。可是半年过后,进入一九四六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业务显著下降。一九四七年,情况更坏,多数正当的工厂、商店明盈(钞票多了)暗亏(货物少了),摇摇欲坠,沙船鞋厂也不例外,皮鞋日产量由八十双减到四十双。
  一九四八年八月,国民党发行金元券,同时限制物价。有一天,国民党经济警察在沙船鞋厂门市部查获一双涨价五角(金元券)的皮鞋,立即把沙船查封,传讯经理,指控破坏限价政策,并下令强迫沙船把当时库存的四千多双皮鞋,按限价的价格,在三天之内拍卖一光。卖鞋所得货款,沙船不敢存放,拟买皮革却无货源,只好买了煤炭、大米、面粉、小米等囤积起来。这些东西合计不过值一千袋面粉钱,可是四千双皮鞋应值一万二千袋面粉,由于物价飞涨,转手之间,一万一千袋面粉不翼而飞,把厂子的积累赔进百分之九十。从此,沙船鞋厂一蹶不振。
  不久,天津警备司令部又把沙船鞋厂经理刘景荣叫去,命令他给军官们定做进口皮的皮鞋。刘景荣说鞋厂一张皮子也没有了,他们不信,查帐查仓库,证明经理的话是真实的,这才作罢。皮鞋工厂居然没有一张皮子,足见“沙船”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辑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天津市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天津战役的回忆、从接收天津到垮台、国民党劫收平津敌伪产业概况、天津市训练团的成立经过及活动、国民党反动派对佛教的利用、覆灭前的垂死挣扎、解放前天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纪实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景荣
责任者
刘景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马路沙船鞋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