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伪时期的联合准备银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435
颗粒名称: 敌伪时期的联合准备银行
分类号: F832.9
页数: 1
页码: 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了“七七”事变后,日伪所控制的金融业,在华北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并发行了“联银券”作为货币流通。该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征收其他银行的资金。联合准备银行在华北各地设有分行支处,总裁是汪时璟,实际掌握权力的是日本顾问室阪谷。该银行限制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钞票流通,并进行了收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银行接收了这两家银行。
关键词: 金融业 日伪政权 准备银行

内容

“七七”事变后,华北的金融业完全为日伪所控制,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钞票“联银券”,流通华北各地。其所以名为联合准备银行者,系网罗各华商银行投资,以厚资本,而固准备。但当时华商银行业务清淡,资金不敷,人心向背,故无一家愿投资者。联合准备银行乃强行摊派中国银行三百万元,交通银行二百万元,盐业,中南,大陆,金城四行各一百二十五万元,共一千万元。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设总行于北京,各沦陷区设分行支处,总裁为汪时璟,不过是傀儡,其实权掌握在日本顾问室阪谷之手。总行下设总务局、业务局、发行局、管理局、经济调查室和外汇局。
  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后,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钞票加以限制,按四折收回。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内的各英、美商银行均被勒令停业,汇丰银行的钞票在市面绝迹,同时对仍在租界里流通的“中交票”来了个一网打尽。从此,“联银券”便独霸华北了。
  “联银券”与南京伪政权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储备票”,同为“短命票”而遗臭于金融业。抗战胜利后,两行均为国民党中央银行接收。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辑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天津市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天津战役的回忆、从接收天津到垮台、国民党劫收平津敌伪产业概况、天津市训练团的成立经过及活动、国民党反动派对佛教的利用、覆灭前的垂死挣扎、解放前天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纪实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鸿赍
责任者
汪时璟
相关人物
室阪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