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记北洋大学的学生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342
颗粒名称:
记北洋大学的学生运动
分类号:
D432.821
页数:
7
页码:
76-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北洋大学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复校情况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的发展历程,包括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等,展现了北洋大学师生在革命洪流中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形象。
关键词:
北洋大学
学生运动
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从一九四六年四月份开始,北洋工学院的西京分院和浙江泰顺北洋工学院的师生,及并入陕西城固西安工学院的师生,陆续启程返津。原北平工学院和土木专科学校的部分同学也并了进来,同时又招考了新生,于一九四六年十月份开学。当时学习条件极差,同学们披着被毡,掌着煤油灯,埋头读书。但在革命的洪流里,北洋大学校园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美军奸污北京大学女生沈崇事件,在北平及全国迅速掀起了反美抗暴运动。北洋大学学生自治会于十二月三十日,紧急召开全体同学大会。大会由主席晋生兰主持,会上通过罢课三天、游行示威的决议。
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自治会理事长程秉元带队出发,会同水产、女师、河北工学院等校同学,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又与南开大学为首的一路游行队伍共派代表,面见市长,递交抗议书,并向美军驻津司令部表示抗议。抗暴运动申张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为北洋大学学生运动创了很好的开端。
抗暴运动过后不久,全国又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的爱国学生运动。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物价飞涨,失业众多,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北洋大学广大师生中酝酿着反内战的热潮。加以南开大学进步同学来北洋演出话剧《凯旋》,群情更加激动。五月十八日北平学生宣传队被打,国民党政府又颁布了从五月二十日起实行“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请愿、罢课,更激起群众义愤。北洋大学学生自治会理事长洪惠如、程秉元召开了全体学生大会,成立“反内战行动委员会”,并决定和南开大学等校联合行动,于五月二十日举行游行并去市府请愿。
北洋大学的游行队伍在凌晨五时出发。队伍以宣传队为前导,另外组织纠察队。走到小王庄时,警察排成横列,阻止队伍通过。宣传队立即展开宣传,并对警察展开分化工作,如说:“我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给国民党卖命”等等。学生队伍仍继续奋勇前进。就这样冲过了第一道防线。路过女师及河北工学院时,部分同学也冲出校门,汇合到队伍中来。
队伍很快走到金钢桥,警察局用汽车、马车等堵住桥面,妄图拦阻队伍。洪惠如等一面向警察局交涉,同学们一面进行宣传,同时设法闯过障碍。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住愤怒的洪流。同学们从各种车辆顶上越过去,从车辆缝中穿过去。接着学校大旗也冲过去了!最后障碍彻底瓦解了,同学们及时地、胜利地越过了金钢桥,重整队伍,继续前进!各宣传队又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工作。
当队伍继续走到美琪影院(今人民剧场)时,早已准备好的数百名流氓打手,匆匆忙忙地赶上队伍。为了避免发生冲突,游行队伍靠向一侧,继续前进。这时,突然一声号令,特务们冲向学生队伍,手持棍棒皮带,动手行凶。同学们赤手空拳,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向他们展开说理斗争,当时许多同学被打伤,队伍也被冲散了。这时,国民党当局又藉口学生发生冲突,开来早有准备的警车捕人,洪惠如等十七人被捕。许多人暂时到商店、住户里躲起来。把游行队伍冲散以后,打手流氓呼吆而去。但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们自觉的互相串联,化整为零,纷纷绕小道或乘汽车奔向市政府,把市政府团团围住。这时学生自治会开车送来午饭,更加鼓舞了士气。许多人冲进了杜建时办公室,王秉铎同学发现在杜的办公桌上,在电话底下压个纸条,上写“学生出发,金钢桥没堵住”等字样,同学们听说后,非常激忿。陈光炯同学站在市长办公桌上讲演。这时,杜建时派来一个秘书长出面接待,大家要杜出来。杜出来后,陈国雄同学向杜提出抗议和条件。这时被捕的洪惠如、程秉元等同学也赶来市府,以洪为主要代表,同杜展开有力的谈判斗争。杜想推卸责任,同学们拿出在他办公桌上发现的纸条,他理屈辞穷地被迫答应了学生们提出的全部条件,斗争获得了全胜。当晚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乘杜建时派的卡车返校。
通过反内战运动,广大同学提高了思想觉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积极分子。共产党地下党组织扩大了,一九四七年秋,正式成立地下党支部,并建立了民主青年联盟,进步同学纷纷参加,成为一支坚强的骨干力量,最后发展到百人左右。在此基础上,改选了学生自治会,学生运动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进步同学手里,各种进步社团如壁报社、歌咏团也都开始活跃起来。
一九四七年八月开展了助学运动。十月浙江大学于之三被害事件,使反迫害、争自由的斗争进一步高涨。北洋大学举行学生大会,宣布罢课三天,开追悼会,发表告同胞书。
由于当时学校没有正式校长,经费又很困难,同学们在十一月间掀起了要校长、要经费的运动。学生大会决定长期罢课,并派代表马汝良等去南京教育部请愿,罢课二个月左右。一九四八年一月教育部终于被迫拨来经费,并任命水利教授张含英为校长。
一九四八年三月,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五百多名同学到北平进行平津学生联欢,交流学运经验,并在北大红楼成立华北学联。正在开会时,国民党派军警包围了红楼广场,包围持续了好几个钟头,形势非常严重。不久国民党反动当局声称取缔华北学联。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北洋大学学生自治会借邀请天津大、中学校学生到北洋观看桃花为名,集会保卫华北学联。会上,除演出一些进步内容的节目外,并升起了“民主旗”(旗子是绿底白字,上有“民主”二字),通过了保卫华北学联决议。这次集会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华北学联的迫害,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一九四八年八月,国民党南京政府见到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为了垂死挣扎,命令各地军警宪采取联合行动,对进步力量进行一次大围剿。国民党天津军警宪于八月二十日夜间两点,将北洋大学围住,一部分军警进入校内,按照特务报告的黑名单到各宿舍捕人。当时学校电灯总闸照例每夜都被拉开,所以逮捕无法进行。电工师付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合上电闸。此时正是暑假,宿舍中部分同学都回家了,留校的进步同学提前有了一些应变准备,大多没有在自己的床位住,因此为他们的逮捕带来了麻烦,一直到快天亮了,才逮了七个人,陆续送到校门口警车上,车停在北运河桥口上。这时同学们起床后就集合在学校南北大楼之间的广场上,与军警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使逮捕无法进行,后来同学们发现有同学被抓进囚车,沈慧民、步丰荫带头直奔警车跑去,未等司机把汽车发动,左凤仪拦住车头,赵珂经把车门打开,奋力将七个被捕同学抢回校内,迅速混在同学中间。国民党军警便将学校团团围住,要学校将人交出来,双方从天亮僵持到上午十一点。警察局长李汉元来到学校,同学们包围了李,要他把校内的军警撤出校外。当届学生自治会理事长雷程远凌晨就找到校长,请他与当局进行交涉。张含英校长、张国藩教授亲自与反动当局交涉,同时自治会召开同学大会,成立人权保障委员会,组织了纠察队,僵持一整天,最后反动派答应解除包围,被逮捕的同学由校方负责,随传随到。张含英校长毅然出面担保,同学们暂时同意这个条件,警察局当日晚八时许解除了包围。那些黑名单上有名和有被捕可能的一部份进步同学很快就转到解放区去了。
反逮捕的斗争胜利了,保存下革命力量,向解放区输送了几十名干部。通过这次激动人心的英勇斗争,使在校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反动面目,斗争中又涌现出一批新的进步的骨干力量,地下党和民青组织迅速进行整顿并恢复活动。在白色恐怖下,组织有了发展,进步社团也更加活跃了,新选出的自治会理事会全都是为同学们拥护的进步同学,地下党组织在不断地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斗争。
一九四八年冬,解放军进逼天津,十一月南京政府教育部令北洋大学南迁,并汇来南迁经费。学生中的国民党、三青团分子在大饭厅开会,发动签名。虽然签名人数并未过半,也勉强算是通过。后来学生自治会为了迎接解放,反对南迁,由许志炎等同学绘制了一个大的解放战争形势分析图,标志被解放城镇的红旗越插越多,展示出全国胜利在望的局面;同时按级逐班,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的做工作,在深入细致的工作基础上,学生自治会又召集会议发动全体同学签名。那天会上,三青团分子仍站出来鼓吹南迁,说什么焦作那里已盖好一批新房子,政府已负责安排妥当,学生会可以派代表去视察等等。进步同学纷纷上台讲话,东北同学史大千激昂地讲述了东北同学流亡关内后,国民党不负责任的亲身经历,坚决反对南迁。他的话打动了全体同学。经过激烈的斗争,最后通过决议:北洋大学不向南方迁校。反南迁的斗争又胜利了!
一九四八年底,解放军已将天津包围,北洋大学学生会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保护校产、迎接解放天津的工作。北洋在市区边缘,国民党警备司令陈长捷准备负隅顽抗,死守天津,便将北洋校外的树木砍光,房屋拆毁,并准备以学校为前沿阵地。开始时,同学们组成纠察队日夜把守,阻拦国民党军队入校,学生自治会发动大家开展护校活动,把全校图书、杂志、仪器、设备等财产进行转移,加以保护;后来便有组织地撤到市区,转移到河北女师,并组成应变委员会,负责转移保管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及安排师生员工的生活。为了解决这近千人的吃饭问题,应变委员会决定扣留南迁费,改作应变费。这时学校当局的一些主要负责人都不在校,应变委员会组织同学找到了副训导长张务滋,他和财务人员互相推诿,不肯给钱。后来同学们将张务滋和出纳主任王培傑同时找在一起,他们才答应签字付款。应变委员会利用这笔钱买了几万斤小站稻米、黄豆和咸菜,近千名教职工、学生和家属的生活,才得到妥善的安置。
在女师住着的时候,学生会组织同学学习革命理论及人民解放军的城市政策、约法八章等,还出版油印刊物《北洋生活》,也开展了一些文娱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广大群众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思想觉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家在女师住了一个多月,终于迎来了天津解放。
赞誉北洋大学的一付对联
一九四六年北洋大学五十一年校庆时,来了不少校友,不知是哪位校友写了一付长对联。其上联是:
西沽奠基,北洋定号,发祥于甲午媾和以后,树大学教育之先声,半世纪,阅尽沦桑,栽遍桃李,人才萃朝野,令誉著瀛寰,堪与剑桥牛津名媲美。
下联是:
河山光复,母校重兴,恢宏于抗战胜利周年,负储才建国之重任,双十前,欣逢盛典,再听弦歌,旧侣集一堂,新俦满黉宇,共祝千秋万祀寿无疆。
这付对联颇能反映出历届校友对北洋大学的盛情。
王华棠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北洋大学事略、回忆我在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回忆片断、回忆抗战时期的北洋西北工学院片断、记北洋大学学生运动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纪泽
责任者
北洋大学
相关人物
沈崇
相关人物
洪惠如
相关人物
程秉元
相关人物
李汉元
相关人物
雷程远
相关人物
张国藩
相关人物
陈长捷
相关人物
王培傑
相关人物
晋生兰
相关人物
王秉铎
相关人物
陈光炯
相关人物
陈国雄
相关人物
杜建时
相关人物
马汝良
相关人物
张含英
相关人物
许志炎
相关人物
张务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反内战行动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1946年12月24...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赞誉北洋大学的一付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