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遵旨敬抒管見備甄擇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養夀園奏議輯要》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1181
颗粒名称:
遵旨敬抒管見備甄擇摺
其他题名:
光緖二十七年三月初七日奏
分类号:
K206.5
页数:
25
页码:
一-十三
摘要:
这篇文章是关于清朝政治改革和行政管理的。文章提到,政治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要有计划和策略,而且要重视人材的培养和财政的管理。文章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慎重发布法令,广植众材,推行廉洁政治,建立审计制度等。文章强调,政治改革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计划,并且需要内外合谋,逐渐推行。
关键词:
清朝
奏议
文书
内容
竊臣恭奉光緖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上諭著軍機大
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國大臣各省督撫各就現在
情形參酌中西政要各抒所見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
聞等因欽此伏讀之下欽悚難名仰見皇太后皇上宵旰
焦勞懲前毖後咨儆百爾壹意振興詔求嘉謨訓詞深痛
薄海臣庶感動奮發靡不涕零環球列邦共覩共聞當亦
同深欽服臣忝膺疆寄渥受國恩値此時艱莫能補救夙
夜愧奮無地自容敢不勉效一得之愚仰供聖明採納臣
維全局至重庶政彌繁當積重難返之秋爲改絃更張之
計因革損益各有所宜現或苦於人材之不敷或出於財
力之不足而又有浮議撓之錮習蔽之雖有良法美意未
易一槪施行臣權衡輕重緩急通盤籌畫其驟難興舉者
貴乎循序漸進不可操切以圖其亟須變更者又貴乎明
斷力行不爲厖言所動覈其要在於熟審治法能慎始乃
能圖終探其本在於廣植眾材能得人乃能行政其餘理
財講武以次遞施因時制宜興利剔弊而成效乃可得而
言也臣愚慮所及不敢爲繁重闊遠之論謹就言之易行
行之易效者臚列十條敬爲我皇太后皇上陳之
一慎號令號令者國之大權臣民之所欽仰也必精審詳
度計天下實可遵行者而後毅然出之決無反汗期在
必爲始可風動四方日臻上理儻不慎之於始或發一
號而窒礙多端勢將半塗中輟或施一令而流弊叢出
又將易轍而行甚或破除積習不便貪庸羣起撼搖多
方阻格持之不堅終將廢置迨號令頻更眾情疑惑遇
有善政亦且相率觀望視若具文不肯力行安能收效
現値國家變通政治之初號令所頒中外竦企竊以爲
事欲經久先在於法可通行在朝廷博採旁諮羣策輻
湊凡遇臣工條陳事件自必詳加討論擇善而從然言
之匪艱行之惟艱設其中尙有應待推究之端似宜飭
將該條陳發還上言者明白詳覆或發交資深望重諸
疆臣妥議具奏內外合謀不厭精詳迨至稟承廟謨擇
定施行便成萬鈞不移之勢無論如何爲難亦必堅持
定見始終不渝臣下知其無可遷延無可規避自然奉
行惟謹奮力圖功於是明定賞罰以示鼓勵限定歲月
以立程期嚴申考成以覈功過勤者有不次之擢惰者
無或貸之刑庶人知勸懲而百廢不難俱舉矣
一教官吏人材登進向重正途究之釋褐之初用非所學
類多嫻於文藝拙於政事又自咸同軍興而後保舉捐
納階進日多流品益雜京員半受成於胥吏外官恆藉
重於幕友不但通達時務幹濟世變者百無一二卽求
其能稱職守了然於分内應爲之事亦甚難其人似亟
須有以教之擬請在京師設立課官院簡派明達王大
臣督其事由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各衙門精選品學敦
實才識明通者入其中分延教習課以本國史學掌故
政治律例以及各國約章公法一切西政西史各就性
之所近學之所習分別門類各專其業嚴定課程考其
殿最其優異者卽按其所執之業而試以所宜之事其
志趣遠大者或派令出洋游厯以驗其造詣而求其精
實囘華之後優予獎擢並請飭下各行省分設課吏館
專就吏治時務交涉等項擇要輯書發令候補人員學
習按月扃考擇其連取優等者酌予委用不過一二年
間京外官吏皆知講求實在經濟臨事因應自易措手
方今時艱日亟需才孔殷若待學校大興人材輩出之
後方使之莅官任事勢必有所不及但就現有之官吏
設法造就俾皆成爲有用之材彼旣無廢棄之憂則鼓
舞奮興收效必速濟急之方莫先於此
一崇實學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古今立國得人則昌作養
人材實爲圖治根本查五洲各國其富强最著者學校
必廣人材必多中國情見勢絀亟思變計興學儲材洵
刻不容緩矣擬請飭將京師本有之大學堂認眞整頓
竭力擴充並飭下各行省厚籌經費多設學堂或仿照
各國學校章程區分等次依次推廣務使僻壤窮鄕皆
有庠序擇中外有裨實用之各項書籍及各國著有成
效之各種學術延師講授分門肄習但目前師資無多
惟有譯書之一法最爲便捷似宜專派大員考核各國
書史其已經譯出者多刊廣布其未經譯出者精選譯
員譯成漢文一面分咨出使各國大臣隨地購書選譯
咨送近年來日本譯書甚多而洋人之久在中華者亦
多有譯本均可搜羅印證彙輯成編發交京外各學堂
循序講貫以期學術一律而免紛歧並可酌聘洋員爲
之教習迨所學漸有門徑再分別資遣出洋以資厯練
將見風行海内而才彥不難蔚興矣
一增實科夫當世無深明大義之人故人材今不如古當
世無博達時務之人故人材又中不如外然近日取士
如必廣求兼通古今中外之人非但無此本末兼賅之
士子恐亦無此體用兼備之考官雖立法極其精詳勢
必有所不行卽勉强行之亦終於有名而無實似暫宜
量爲變通舊科仍按期舉行不必一旦全廢但將各省
歲科鄕會各試取中定額先行核減二成另增實學一
科卽將舊科所減之額作爲實科取中之數擬請先飭
沿海各省如南北洋兩廣閩浙各督臣會同妥議條規
按中西各學分門別類募考實學各省風氣不一暫不
必拘定籍貫亦不必分省限額薈萃聚考先仿彿童試
規模由該督臣等精選試員認眞校試擇優異者作爲
附生再訂期覆試取中者作爲舉人再咨送禮部由禮
部會同總理衙門遴調試員並奏請簡派考官訂期會
試中式者爲進士但各試雖皆以經濟時務爲重亦必
須能明四子書大義及有宋諸大儒理藴方准取中以
免趨末忘本之弊成進士後一體殿試試以時務策不
拘格式不避忌諱恭呈睿定賜以出身內用者各就所
學專門分發六部觀政其精通各國語言文字及熟諳
各國政要者發交總理衙門出使大臣差遣外用者發
交各省督撫分別委用並由各堂官使臣督撫等認眞
察看一年期滿出具切實考語甄別不准視爲具文倘
有品行不端心地難信者隨時參革其舊科中額每次
遞減二成實科遞增二成以六成爲度使士子知所趨
嚮爭自濯磨皆漸勉爲有用之材以求奮於功名之路
迨三科之後學堂中多成材之士考官中亦多實學之
人卽將舊科所留四成帖括中額槪行廢止一併按照
實科章程辦理而實科亦不必另行一途仍歸各省一
律舉行如此逐漸轉移而士風不難丕變矣
一開民智中國腹省風氣未開士民囿於一隅每至寡聞
尠見一遇洋人非存畏避之心卽起仇視之意畏則甘
受欺侮仇則激生衅端且於敵情國勢物產民風窺察
無從隔膜必甚亟須啟其智慧廣其見聞始可期彼此
相安兼可益民商生計而開民智之法各國重在報館
惟中國各報館大半有文無行之士作奸犯科之徒倚
託洋商影射煽惑跡其請張爲幻幾使官家無如之何
似宜通飭各省一律開設官報局報端恭錄諭旨中間
紀載京外各省政要後附各國新政近事以及農工商
礦各種學術遴派公正明通委員董司其事由省局分
發外邑村鎭俾各處士民均得購覽並申明報律將一
切雌黄不經之說曁干犯忌諱之詞槪行禁除專以啟
發民智爲主庶幾風氣日闢耳目日新旣可利益民生
並可消弭教案迨官報盛行購閱者眾且可抵制各處
託名牟利之洋報縱各洋報館未能一槪禁閉而銷售
漸滯主筆者自有戒心亦不敢再逞無稽之談以惑民
聽而亂人意矣
一重游厯春秋戰國之世晉文在外晉悼游周趙武靈入
關而瞰秦王滕文公過宋而見孟子皆不憚遠涉視爲
故常至於會盟之役國君親行聘問之使親貴並遣徵
諸往策不可勝數固以敦交鄰之誼亦以察與國之情
近今泰西各邦儲君親王遨遊列國尤爲習見揆其用
意實與古合擬請簡派王公分赴外洋各國慎選留心
時務之京朝官隨從游厯考究各國政治學術風土人
情旣資以廣見聞亦藉以覘敵勢濡染旣久智慧日生
外洋情形均得要領囘國任事自善措施遇有交涉更
無難於因應各國見我風氣日開必漸見引重親近且
彼之底蘊已爲我所洞悉亦可稍戢橫暴不至任意欺
凌至京師各衙門人員如有情願出洋者准其報由總
理衙門詳加考察實係志趣正大才堪造就者亦可在
出使經費項下酌予川資遣詣外洋游學囘華後切實
考詢視其所得之淺深以判優劣而定黜陟倘或親貴
中有以海外風濤爲慮者不妨先赴日本或中國通商
各埠就近游覽亦足以通知時局稍識洋情未始非成
材捷速之一道
一定使例各國凌我貧弱遇事要脅惟在辦理交涉人員
善爲因應以免失機僨事是出使人員關繫絕重查各
國使例英爲最善公使一途重諳交涉領事一途重習
商務雖統名爲使員而其中實隱有區別凡膺出使之
任者必爲其政府所素信及洞悉各國情勢始可充選
抵任後考究該國風土政治一切利弊與其意嚮動靜
隨時刺探據實報明本國職掌旣重任用尤專其階資
遷擢率不外乎本途類由書記繙譯參贊以次考功遞
升常有數十年不離一國亦有終其身專膺使命者按
其年限給假休息差俸仍舊有時外部缺員亦由使員
內選調任用故內外情通洋務嫻熟交際之間應付咸
宜而本國利益在在均佔先著中國遣使向無專途隨
帶人員尤多冗雜而任滿受代永難熟習似宜精選使
才先令在總理衙門當差稍加厯練再因缺派往各國
其隨帶各項要差人員均由總署在於實科登進之各
司員內考取派充槪不准隨意攜帶亦不許無故調換
自使臣以下均以久任爲主有時使臣易人而所屬各
員仍可照舊供差仿照英例立限給假休息總署需員
亦分別堂司在使員中調用庶總署使員聯爲一氣呼
吸相通任久職專情形透澈遇有各國事案自可算無
遺策且使員得人敵情瞭然旣有詭謀亦得以預爲防
範該使員並可藉其土著嗾囑煽動使他國之與我爲
敵者互相疑忌藉以緩我禍機又可相機聯絡以分敵
國之勢其中無形之作用裨益良多
一辨名實京外各官祿入素薄每不足以資贍養而經理
財賦釐稅各差缺率視爲肥美之區委之者名爲調劑
任之者喜於中飽積習成風牢不可破而名實之混淆
甚矣夫薪俸之獲自公家者有限而贏餘之入諸私橐
者無窮推究其故皆由無以養人之廉亦遂無以禁人
之貪耳然此風不除終難核實雖欲振興百度力圖富
强恐一法行而人皆緣法爲奸利尙未興弊已先伏欲
治之成其道無由似宜將京外各官廉俸從優釐定計
足以資事畜又量差缺之優絀繁簡酌定經費以資辦
公其散職冗員無所事事者分別裁併節其薪俸以供
挹注而經手理財人員不妨格外從優以杜侵蝕此外
凡財賦釐稅所入涓滴之微錙銖之細亦必列爲公帑
不准稍有損耗蓋明予之千金有所不吝而暗取之絲
毫在所必嚴有坐贓者盡法痛惩不貸果能事事核實
不但賦稅可期倍增卽將來仿行各國興利致富諸法
亦可期有成效綜核名實之道必當以此爲先務而理
財得失關鍵亦卽繫於此昔原憲辭祿孔子止之聖人
之用心其必不肯導人以貪也明矣蓋慮遠思深而維
持者大也
一裕度支各國財政途徑紛繁大要在採礦產造鐵路興
商務通貨幣及一切生財之道凡可以利國利民者靡
不竭力經營官吏提倡之保護之而又昭示大信厯久
不渝故上下交孚而利源日闢其稅則綦重名目亦多
如人口間架以逮印花之類莫不有稅然其教民衛民
並爲民代謀生計實屬無微不至又事事核實推誠布
公故重取於民而民不怨多爲之名而民不擾近年來
路礦郵政諸務中國皆已舉行而收效尙需時日非目
前所能取濟似宜亟興商務以保利權而厚民生現各
省亦多有設立商務局者不過具文無裨實濟蓋由官
尊商卑上下隔閡官視商爲魚肉商畏官如虎狼局所
雖多徒滋紛擾如欲切實整頓必須辦理商務者掃除
在官習氣使官商一體情意相通並在各商萃聚之處
設立商會分舉董事經紀其間遇事聯絡聲勢通力合
作以與洋商相角逐有害則官爲除之有利則官爲倡
之其有抑制凌鑠者官爲保護之其有財力不逮者官
爲助成之辦理商務人員又須常厯各口隨時接見諸
商討論中外商務情形訪詢利病相機興革又須與出
洋人員互通聲息協籌合謀始可日有起色至洋人以
銀元暢行内地而中國以寶銀反覆鎔鑄人享大利我
受耗損所虧甚鉅流弊實深似宜亟照迭次議定成法
通飭各省購機設局趕造銀元每元通按庫平一兩製
造小者遞減務使天下一律不得有參差攙雜之弊並
可造紙幣以輔行之設官商合辦銀行以流通之其解
部放餉各款均依次改用銀幣但能辦理得法士民見
信則鑄錢之提減成色銀行之出入子母紙幣之現存
騰挪自可周轉不窮坐獲厚利至各國稅重且繁欲仿
行之先宜慎擇擬請飭下出使大臣訪查各國稅章擇
其裕國而不病民可以推行中國者彙錄奏聞再發交
各疆臣各就地方情形會議增減以期行之無弊迨利
源日拓庫帑日充然後因富求强勢自順而事自易矣
一修武備各國士農工商兵均有專學而兵學尤重蓋以
諸强國犬牙交錯勢均力敵各懷吞併亟圖自保不得
不競修武備往往窮通國之全力殫數十年之經營竭
千萬人之智巧以切究而精求之又互相師法兼長棄
短日新月異幾無止境故能出奇制勝美備聿臻考其
兵事之根原大都植基於學校凡軍中應用之物應有
之義應知之理無不逐一講求將皆知學士皆素練茲
其所以強也中國兵事本無專學應試士子向取弓矢
刀石用之今日旣非所宜而營兵之執持槍礮者又多
不知運用理法將弁半起家卒伍但憑血氣絕少謀略
斯其所以弱也似宜通飭各省多設武備學堂廣儲將
材凡中外兵法戰法天算輿地測繪器械以及技藝工
程各學均須切實講習其南北洋各省學堂原有之生
徒業經學有規模者卽仿照文場實科取士辦法酌減
各省武試定額二成移作武備生徒中額每次按成遞
互增減俾天下挽强引重之士皆變爲技精略裕之才
而武試舊科亦將不廢而自廢至各省軍政必須劃一
擬請簡派知兵大員詳定營制操法及選將募兵各條
規請旨頒發各省遵照辦理隨時特派大員分往查閱
嚴定賞罰不稍假借又宜分調各省軍營弁目按省分
之大小定人數之多寡以二百人至五百人爲率萃集
一處遴派大員督率訓練擇武備切用學問分別教授
二三年後稍有成規卽遣囘原省轉相授受再另調新
班更番輪練各省操法自易一律遇有調發亦易收指
臂相使之效至器械爲士卒之衛固貴精利尤忌參差
現新約將定增購軍火自屬爲難然旣不能取資於人
卽當返求諸已斷不可因噎廢食似宜飭下向有製造
各省重貲募匠先講求煆煉鋼鐵各料之法再仿造機
器逐漸推廣以製軍火器械考定一式俾免歧異各省
需用備價購取如有粗窳等弊准由購取省分指實嚴
參追囘原價但能實力興辦多方獎掖華人智巧不讓
西人且華工之餬口外洋者甚多亦可設法招徠優豢
器使國家懸的以求士民望風奔赴將見良工巧匠輻
輳並進行之漸久考之愈精必不乏精械利器以供捍
衛之用惟司其事者必須慎選精通製造理法而又性
情堅定不憚繁難者爲之方可提綱挈領始終經理以
底於成自強之要不外是矣
以上十條雖皆卑無高論務期切而易施敢竭愚忱恭應
明詔抑臣更有進者中國自甲午以來積弱甚矣復當大
衅創鉅痛深財絀力殫益貧益弱憂時之士咸慮不支臣
獨以爲未也在昔越王句踐困辱備嘗生聚十年卒雪大
恥近世普法之戰法幾不國經營未久復抗羣雄日本一
島國耳幅員不及我之三省明治維新遂成望國况我中
國土地之廣人民之眾物產之饒爲萬國所不逮果能切
實整頓力求富強取人之長補我所短行見事半於人功
效倍之伏願我皇太后皇上競業一心恢張百度行之以
漸不責近功持之以恆不搖定見斯治安之理已得卽强
盛之效可期臣至愚極庸愧不能上分主憂下裨時局然
而天良具在忠憤難忘惟有勉殫血誠力圖振作尤當懔
遵公爾忘私實事求是之聖訓以時時儆於厥心冀可稍
答高厚生成於萬一
知识出处
《養夀園奏議輯要》
本书是关于養壽園奏議的文件,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奏章和建议。内容涉及到遵行嚴杜後患、敬陳管見、慎守國權、練兵和防範强敵搆釁等问题。
阅读
相关人物
沈祖憲
责任者
呂生
责任者
袁克桓
责任者
袁世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