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叢紀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寶坻縣志》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474
颗粒名称: 卷之六 叢紀志
分类号: K292.1
页数: 10
页码: 一—七
摘要: 本卷是《宝坻县志》中的“丛纪志”,介绍了宝坻县的寺观、仙释、技艺、祥异和义冢等内容。
关键词: 地方志 宝坻县

内容

在縣西街前殿係金建結搆奇丂人莫擬
  其制其三大士曁環侍諸天神貌古雅不
  類近代粧脫內有靈碑後閣高數十尺登
  對崆峒諸山巒歷歷在目
  大覺寺
  在縣東街內有曉鍾
  洪福寺
  在平正橋西北古刹也層閣克聳虬松遣
  蔭渠水經其前晴秋澄霽之際一望葱然
  人多遊覧焉
  朝霞寺
  在縣西五里
  觀音寺
  在縣東門外東南隅
  朝陽寺東偏建準提閣
  在梁城所
  三清觀
  在縣西門內
  玉皇觀附三皇廟龍王堂
  在縣西門外
  東嶽廟
  在縣東門外
  關帝廟
  一在石幢前內有扁題濯靈二字王鐸筆
  也一在南門外
  藥王廟
  在縣北門外
  真武廟
  在城邑之東北隅臺可十數仞由甃砌直
  北上氣必數息而後至憑欄俯視夾道大
  樹森立葱葱然鉅觀也
  三觀廟
  在縣城內仁賢街
  碧霞元君廟
  在縣西門外
  火神廟
  在縣南門外西南隅
  老君堂
  一在叚各庄一在王
  甫營
  小聖祠
  在新河口
  天妃祠
  一在新河一在蘆臺
  蓬萊觀
  在縣東五十里
  文昌閣
  在梁城所建於順治年間
  僊釋
  遼重熙間僧人常住在城南隅渠水之隂建彌
  陀佛舍結廬其旁持經事佛棲心入道澹然而
  居其中後趺足而化荼毘之曰火身不灰徒僧
  以其身立於佛側巳而髮再生焉踰月則削之
  後有女子以手捫其頂髮遂不生
  見一綂志
  技藝
  河多有溺死者竟無兵事
  正德七年黑眚爲異人家子女多被抓傷夜則
  鳴鍾皷以防之月餘乃息
  嘉靖八年彗出東井十九年並頭蓮生二十五
  年大水無禾饑三十九年蝗食麥禾殆盡
  明崇禎三年縣東長源庄居人乘亂剽竊所謂
  白兵惟時未久忽䝉隂密埀神龍露步揚爪鼓
  鬣雹沙眯目揚屋石頭畜於河隔岸人多支解
  所掠物暴露樹杪其良善者全然無恙近村人
  帑銀
  遣大臣賑濟民乃聊生
  康熙七年大水自西汎濫其高數丈舟槽行於
  城市以致田室禾稼渰没一空奉
  㫖開例輸銀賑濟民頼以生
  義塚
  一在城外東北隅原地六畝明弘治間知縣莊
  襗廣之共地十畝
  一在城西三里餘明知縣唐鍊慮前地塚多地
  狹民之無告者無所掩塟乃擇高埠地三十畝
  植柳築封悉聽貧民掩塟之
  一在城南一里餘計地十畝五分生員苑因郝
  應登王訪箕陳文炳李攀龍同賣民地施爲義
  塚
  一明崇禎九年因兵火城中死亾男婦數千餘
  人俱火化收塟一塚在東門外一里餘大道南
  其未經火化者貢生陳應瑞於西門外施地十
  二畝立塚收塟

知识出处

寶坻縣志

《寶坻縣志》

出版者:奉天军量同知王志修

出版地:1673年

宝坻县志是一本关于中国天津市的宝坻县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志书。该志书通常由当地政府或历史学研究机构编撰,旨在记录和传承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宝坻县提供参考资料。 宝坻县位于中国天津市的中部,是天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该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宝坻县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理环境:介绍宝坻县的地理位置、边界、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历史沿革:追溯和梳理宝坻县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古代至现代的重大事件、政治制度变迁等。 3. 行政区划:介绍宝坻县的行政区划情况,包括乡镇、街道、村庄等。 4. 经济发展:介绍宝坻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主要产业、经济特点、重点项目等。 5. 文化遗产:介绍宝坻县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6. 名人志:介绍宝坻县的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以及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7. 自然资源:介绍宝坻县的自然资源情况,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