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役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729
颗粒名称: 賦役志
分类号: K29
页数: 46
页码: 一至二十四
摘要: 這部分是《康熙靜海縣志》第二卷中介紹靜海縣賦役情況的卷目。
关键词: 赋役 县志 地方志

内容

志曰三〓〓推瀛靜〓〓〓〓荒殘人其餘之
  民所刑聚地冀加闢惟正之佳不收後時約巳
  奉公好義終事用一緩二庶甦勞瘵
  按明初編户一十九里
  阜民子牙新興歸德
  德化永豐獨流廣富
  保和常樂呼家庄曹家庄
  賈家口羊糞港政化辛口
  稍直口大直沽秀麥
  至嘉靖二年遇歲大荒人民逃散併為十里
  阜民子牙曹家庄獨流
  辛口稍直口新興歸德
  保和德化
  國朝順治初年因兵燹之後人民逃亡併保和德化
  二里為保德里以上九里見存
  户口
  原額下下民竈人丁八千八十五丁自明崇禎
  十三年異常蝗災人民逃亡殆盡至
  國朝定鼎叠遭凶荒宼亂經大兵將洗順治十年編
  審止存書在〓康熙二年又新
  增幻〓四十六丁康熙三年奉文豁除投亥
  〓光明一丁實在共丁九百四十一丁每丁徵
  銀五錢一分八釐四毫七絲遏閏口每丁加銀
  三分三釐三毫二絲六忽二微四纖八沙六塵
  七埃一渺其竈丁仍照舊例歸鹽運司編審不
  在本縣丁册
  地畝
  原額徵糧民竈等地丑千一百七十一頃九十
  一畝四分七釐八毫内
  優免地六百八十一頃九十四畝九分七釐八
  毫
  行差地二千九百八頃十一畝
  寄庄地七百四十三頃九十八畝
  竈地八百三十七頃八十七畝五分
  順治三年奉
  㫖蠲荒圈撥投充共地三千八頃一十六畝六分四
  釐一毫一絲順治七年以至順治十八年陸續
  開墾荒蕪並退出投充地畝教里徵糧實在民
  竈等地二千二百八十七頃九十五畝二釐六
  毫九絲內
  優免地六百三十二頃一十七畝九分四釐六
  毫六忽每徵銀二分一釐四毫五絲五忽九微
  四纖四沙六塵七埃一渺順治十四年奉
  文優免地全欲每畝加徵銀七釐四毫五絲八
  忽一微四纖
  行差地九百一十七頃九畝七分八釐九毫七
  絲四忽每畝徵銀二分八釐九毫一絲四忽八
  纖四沙六塵七埃一渺
  寄庄地二百二十五頃一十七畝八分三釐四
  毫二絲每畝徵銀三分一釐八毫五忽九纖七
  沙七塵七埃一𣺌
  𥨫地五百一十三頃四十九畝四分五釐六毫
  九絲每畝徵銀二分九毫四絲三忽三微五纖
  八沙七埃一𣺌
  以上地丁徵銀之數係照賦役全書開載按
  賦役全書自順治十八年刊定之後奉文
  凡開墾荒地起徵銀兩每年俱入易知由單
  載在奏銷報部蓋以賦役全書不便屢更
  也
  據康熙十一年分徵糧易知由單實在行差地
  一千四百五十五頃八畝〓
  徵銀二分八釐九毫一絲四忽尺纖
  七埃一渺共徵銀四千二百九兩
  釐九毫六絲一忽九微一沙八塵一埃二渺二
  漠每畝加閏月銀一釐八毫七絲三忽六徵
  纎三沙四塵三埃一渺七漠七糊
  寄庄地二百七十一頃二十畝九分一釐九毫
  二絲每畝徵銀三分一釐尺毫五忽九纖七沙
  七塵七埃一渺共徵銀六百九十兩八錢三分
  二釐七毫七絲八忽三微二纎二沙二塵一埃
  四𣺌每畝加閏月銀一釐八毫七絲三忽六
  五纖三沙四塵三埃三渺七漠七糊
  竃地四百九十頃七十二畝九分九釐六
  絲每畝徵銀二分九毫四絲三忽三微五
  沙七埃一𣺌共徵銀一千二十七兩七釐三
  三毫四絲五忽六微九纖三沙七塵七埃三
  每畝加閏月銀一釐八毫七絲三忽六徵
  三沙四塵三埃三渺七漠七糊
  退出行差地十五頃
  節年開貇荒差地八十八頃四十六畝
  釐五毫又康熙元年墾地四頃五十三畝〓
  康熙二年墾地二十五頃八十九畝一分〓
  一毫康熙三年墾地四十一頃七十四畝一分
  二釐二毫康熙凹年墾地五頃九十七畝九
  康熙五年墾地七頃三十八畝一分共地一
  七十三頃九十九畝三分八毫康熙十年〓
  文除李誠良地六頃四畝入官
  開墾荒庄地七頃九十七畝一釐五毫
  開墾荒竈地二十五頃三十畝九分六釐〓
  元年墾地五十畝康熙二年墾地四頃一〓
  畝四分康熙三年墾地七頃三十七畝八
  熙四年墾地三十畝康熙五年墾地一頃一
  畝二分五釐共地三十八頃七十一畝四分
  釐康熙十年奉
  文内除李誠良地一頃五十一畝入官
  康熙六年以後三頃開墾者尚未入官備載
  入額更名籽粒小地五十二頃每畝〓
  四絲二忽
  天津疇零小地四百五〓
  十年奉〓
  二畝四分實剩地一百六頃八十八畝二分二
  釐每畝徵銀一分
  屯田地畝在縣治東北隅坐落天津城南何家
  圈等庄俱屬静海民地自明季萬暦天啟年間
  捐入屯田開除縣賦至明末屯政廢弛至
  清朝歸併天津軍㕔管理按上中下三等則例計畝
  收租於康熙四年奉部文歸回本縣招諭至
  民認種共計十七庄歸回小地五百八十一
  五十二畝七分折行糧大地一百六十一頃五
  十三畝五分二釐七毫内止見在熟地二十九
  頃四十一畝二分五釐又康熙二年並五年開
  墾地二十三頃四十六畝六分一釐七毫四
  共徵銀一百三十八兩八錢二分一毫九絲
  忽五微二纖八沙四塵九埃一渺八漠下剩
  地招民開墾限滿入册起科至於四當口生
  五十八頃七十六畝在縣治東南荒廢年久
  在招民認墾據户中科聞載
  上地每畝徵銀三分一釐八毫五忽九微
  七塵七埃一渺
  中地每畝徵銀二分八釐九毫一絲四
  四沙六塵七埃一渺
  下地每畝徵銀二分九毫四絲
  八沙七埃一渺
  但靜地窪鹻水荒老荒實難開墾而有地之
  百方招佃開地一畝所費不貲幸遇風雨調
  所獲者不償所費如風雨不調或旱或澇則
  依然荒矣民力艱難大有不同於别縣也
  起運
  各部寺原額共該銀九千五百二十四兩九錢
  九分八毫一絲一忽八微七纖滴珠舖墊脚償
  銀一百一十四兩四錢五分三釐九毫八絲九
  忽七微五纖因蠲荒圈撥投充缺額外應於各
  部寺起運銀兩按數均减分解每兩止該實解
  銀一錢二分二釐一毫八絲二忽六微五纖六
  沙一塵三埃三渺夏稅則有户部
  御馬倉保安州宣德等三倉延慶州龍門廣盈倉山
  海倉黄花鎭倉派剩各馬房倉保定府庫絹𣵠
  州庫絹京庫絹秋糧則有京庫本色綿花絨喜
  峯口倉米宣府在城宣德等三倉北高倉派刺
  倉京庫錢鈔京庫地畝綿花絨供用庫本色芝
  蔴
  御馬倉内塲草宣府在城草塲地草塲倉延慶
  臺基厰太倉銀庫
  御馬倉脚夫天津水陸旅順兵餉天津道馬步兵〓
  恊濟昌平州進
  宫籽粒銀給爵籽粒銀備邊籽粒等項禮部則有藥
  味日會同館館夫國子監膳夫光祿寺小麥
  兵部則有東城弓兵工部則有擡柴夫營膳司
  料銀虞衡司料鈛都水司料銀屯田司料銀磚
  料銀胖襖狐狸皮翎毛檾蔴等項共實解銀一
  千一百七十七兩七錢七分二釐九毫六絲九
  忽五微九沙八塵三埃八渺八漠遇閏共加銀
  八十二兩一錢九分三釐七毫六忽六微六纖
  康熙三年奉
  㫖凡係起解錢糧統歸
  户部充餉
  驛遞
  原額遞馬五十匹每年工料銀一千二百兩遇
  閏月加銀一百兩於順治十二年間因差役〓
  難前撫院董題定撥大名府恊濟銀三〓
  兩每年共計馬工料銀一千五百兩
  按津滄迤帶為南北通衢所臨州縣府衛每
  處為一站每一站或五六十里或七八十里
  等路程不遠而馬力不疲此舊例也靜海站
  原北接天津南送青縣於順治年間青縣為
  州圈地而塌驛使靜海北接天津南送滄州
  送河間路遥馬憊苦不勝言每申控上臺米
  蒙批示况於康熙年間興濟歸併青縣地增
  衆而驛站仍苟安不設見今遇差或送滄州
  返三百二十里或送河間往返四百八十里
  出差之馬脊斷皮開血淋膿臭畜類負苦而
  言石人觀之而心痛吏兹土者為之扼腕大
  未能更正此一驛而應兩驛之差勞逸不均
  望上臺𡸁鑒速甦其困焉
  存留
  修理
  龍亭銀一兩
  文廟銀十兩
  天津道
  俸銀每年六十二兩四分四釐遇
  〓七分三毫三絲三忽
  〓銀每年七十二兩遇閏加銀六兩〓
  參政僉事照前支給
  以上二項共銀一百三十四兩四分四釐顺治
  十三年會議裁銀二十九兩四分四釐解部遇
  閏加銀十一兩一錢七分三毫三絲三忽顺治
  十六年奉文全裁解部
  蔬菜燭炭每年银五十兩全裁解部
  心紅紙張每年銀五十兩
  聽事吏二名每名每年工食銀七兩二錢遇閏
  加銀一兩二錢
  清軍同知
  傘扇夫三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遵奉
  會議裁銀三兩六錢遇閏加銀一兩八錢裁银
  三錢解部
  宣府推官
  俸銀每年二十七兩四錢九分遇閏加银二兩
  二錢九分八毫三絲三忽
  薪銀每年三十六兩遇閏加銀三兩
  以上二項共銀六十三兩四錢九分〓
  十八兩四錢八分解部遇閏加銀五兩二錢〓
  分八毫三絲三忽順治十六年遇閏銀全裁解
  部
  本縣知縣
  俸銀每年二十七兩四錢九分遇閏加銀二兩
  二錢九分八毫三絲三忽
  薪銀每年三十六兩遇閏加銀三兩
  以上二項共銀六十三兩四錢九分會議裁銀
  十八兩四錢九分解部遇閏共加銀五兩二錢
  九分八毫三絲三忽順治十六年奉文全裁
  解部
  心紅𥿄張油燭每年銀三十兩會議裁油燭銀
  十兩解部存支心紅𥿄張銀二十兩
  修宅家伙每年銀二十兩全裁解部
  迎送上司傘層每年銀十兩全裁解部
  吏書十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十兩八錢共銀
  一百二十九兩六錢會議裁銀五十七兩六錢
  遇閏加銀十兩八錢裁四兩八錢解部
  〓之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十
  〓四錢會議裁銀二兩四錢遇閏加銀一兩
  二錢裁銀二錢解部
  皂隸十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
  一百一十五兩二錢會議裁銀十九兩二錢遇
  閏加銀九兩六錢裁銀一兩六錢解部
  馬快八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十八兩共銀一百
  四十四兩會議裁銀九兩六錢遇閏加銀十二
  兩裁銀八錢解部
  民壯五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
  三百六十兩會議裁銀六十兩遇閏加銀三十
  兩裁銀五兩解部
  燈夫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
  十八兩八錢會議裁銀四兩八錢遇閏加銀二
  兩四錢裁銀四錢解部
  看監禁卒八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
  銀五十七兩六錢會議裁銀九兩六錢遇閏加
  銀四兩八錢裁銀八錢解部
  修理監倉每年銀二十兩
  轎傘扇夫七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
  銀五十兩四錢會議裁銀八兩〓
  銀四兩二錢裁銀七錢〓
  〓一名歲支工食〓會議裁銀六兩
  〓閏加銀一兩裁銀〓
  〓一名歲支工食〓二兩
  〓閏加銀一兩裁銀五〓
  庫子四名每名歲支工〓七兩二錢共銀二
  十八兩八錢會議裁銀〓閏加銀二
  兩四錢裁銀四錢解部
  斗級四名每名歲支工〓
  十八兩八錢會議裁銀〓
  兩四錢裁銀四錢解部
  主簿
  〓錢一分四釐遇閏加銀
  一兩七銀〓九釐五毫
  〓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共銀二十三兩一錢一分四釐會議
  〓作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銀一兩
  二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酉子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銀一兩
  二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皂隸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
  十八兩八錢會裁銀四兩八錢遇閏加銀
  四錢裁銀四錢解部
  馬夫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銀一兩
  二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典史
  俸銀每年十九兩五錢二分遇閏加銀一兩六
  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薪銀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共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會議俱作
  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書辦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一兩二
  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門子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一兩二
  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皂隸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
  十八兩八錢會裁銀四兩八錢遇閏加銀二兩
  四錢裁銀四錢解部
  馬夫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銀一兩
  二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奉新驛驛丞
  俸銀每年十九兩五錢二分遇閏加銀一兩
  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薪銀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共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會議俱作
  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楊青驛驛丞
  俸銀每年十九兩五錢二分遇閏加銀一兩六
  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薪銀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共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會議俱作
  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書辦各一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
  十四兩四錢會裁銀二兩四錢遇閏加銀一
  二錢裁銀二錢解部
  皂隸各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
  二十八兩八錢會裁銀四兩八錢遇閏加銀
  兩四錢裁銀四錢解部
  館夫各八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
  一百一十五兩二錢〓
  加銀九兩六錢裁銀一兩六錢解部
  税課局大使
  俸銀每年十九兩五錢二分遇閏加銀一兩六
  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薪銀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共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會議俱作
  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書辦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會裁銀一兩
  二錢遇閏加銀六錢裁銀一錢解部
  皂隸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十
  四兩四錢會裁銀二兩四錢遇閏加銀一兩二
  錢裁銀二錢解部
  教諭今裁
  俸銀每年十九兩五錢二分遇閏加銀一兩六
  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薪銀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共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會議俱作
  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訓導
  俸銀每年十九兩五錢二分遇閏加銀一兩六
  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薪銀每年十二兩遇閏加銀一兩
  以上二項其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會議俱作
  俸銀遇閏銀兩全裁解部
  齋夫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十二兩共銀七十
  二兩遇閏加銀六兩
  廪生二十名每名月糧銀八錢共銀一百九十
  二兩會議裁三分之二銀一百二十八兩解部
  存支銀六十四兩遇閏加銀十六兩裁銀十兩
  六錢六分六釐七毫解部存支銀五兩三錢三
  分三釐三毫今裁
  膳夫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二十兩共銀四十
  兩會議裁三分之二銀二十六兩六錢六分七
  釐解部存支銀十三兩三錢三分三釐廪生支
  領遇閏加銀三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裁銀二
  兩二錢二分二釐三毫解部存支銀一兩一錢
  一分一釐一毫
  門子五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三
  十六兩遇閏加銀三兩今裁三名
  學書一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遇閏加銀六
  錢今裁
  教官二員喂馬草料每員歲支銀十二兩裁一半
  文廟啟聖名宦鄉賢春秋二大祭銀四十兩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城隍馬神𧈢蜡等神春秋二大
  祭共銀三十兩
  三小祭無祀鬼神銀十兩
  春牛芒神桃符門神酒席銀五兩內桃符門神
  銀二兩五錢會裁解部存文春牛芒神酒席銀
  二兩五錢
  〓日銀三兩
  鄉飲酒席銀十兩會議半裁銀五兩解部
  朔望行香紙燭銀一兩全裁解部
  修理察院公館家伙等銀五兩全裁解部
  看守察院門子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三兩遇
  閏加銀五錢
  雜支供應往來上司等項銀三百兩全裁解部
  接遞皂隸四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共銀
  二百四十兩遇閏加銀二十兩
  驛遞工料銀三百四十六兩八錢九分四釐復
  添恊濟各驛銀一百二十兩八錢二分共銀四
  百六十七兩七錢一分四遇閏加銀三十
  兩九錢七分六釐一毫一絲
  吹鼓手八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遇閏加銀
  五錢
  舖兵二十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遇閏加
  銀五錢
  淺夫六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
  四百三十二兩閏加銀三十六兩
  更夫五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四兩八錢共銀二
  十四兩遇閏加銀二兩
  火夫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四兩八錢遇閏加
  銀四錢
  孤貧冬衣布花銀一兩六錢全裁解部
  孤貧八名每名歲支月糧銀二兩一錢六分共
  銀十七兩二錢八分遇閏加銀一兩四錢四分
  全裁解部今奉文全復
  朝
  覲造册紙張銀五兩每年帶徵銀一兩六錢六分六
  釐六毫會議遇
  覲年支用不遇
  〓
  覲盤費銀二十五兩内典史銀二十兩隨朝吏銀五
  兩每年帶派銀八兩三錢三分三釐四毫會議
  遇
  覲年支用不遇
  覲年裁解部
  會試舉人盤費銀十兩每年帶派銀三兩三錢
  三分三釐三毫順治十三年會議半裁銀一兩
  六錢六分六釐六毫
  新中式舉人每名牌坊銀八十兩每年帶派銀
  二十六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
  新中式進士每名牌坊銀一百兩每年帶派
  三十三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三絲四忽
  科舉生員賔興盤費花紅酒席銀四十兩每
  帶徵銀一十三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三
  忽順治十三年會議半裁銀六兩六錢六分
  釐六毫六絲六忽五徵解部
  科歲考並本縣季考生員卷花紅每〓
  十五兩順治十三年〓
  〓
  新中式武舉人〓
  派銀三兩三錢三分三釐四毫會議半裁銀一
  兩六錢六分六釐七〓解部
  新中式武進士每名花紅旗扁銀二十兩每年
  帶派銀六兩六錢六分六釐七毫會議半裁銀
  三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五絲解部
  順天鄕試貢院供給銀十二兩每年帶派銀四
  兩
  會試謄錄書手三名銀九兩每年帶派銀三兩
  會議半裁銀一兩五錢解部不在條鞭錢糧差
  役
  河道淤地四十頃八十二畝一分二釐二毫一
  絲除刷坍地畝缺額外實剩地三十四頃九十
  四畝九分五釐每畝徵銀四分共徵銀一百二
  十九兩七錢九分八釐解户部銀一百兩九
  錢八分二釐解總河銀三十八兩八錢一分
  六釐
  葦課地四百八頃奉文豁免綱户曹義等帶
  投地五頃六十九畝又奉文除李誠良地二
  頃四十五畝入官止實剩地三百九十九頃八
  十六畝每畝徵銀一分一釐二毫五絲九忽六
  纖八沙六塵二埃五渺共徵銀四百五十兩二
  錢五釐一毫一絲八忽三纎九沙二塵五埃解
  通州工部
  牧地籽粒地五十九頃六十四畝五分每畝徵
  銀一分解太僕寺今改解户部充餉
  康熙四年奉文歸併後府清屯葦白地一百
  六十二頃五十畝每畝徵銀一分共徵銀一百
  六十二兩五錢除解工部蘆葦一萬觔包畏脚
  價銀二十兩實剩銀一百四十二兩五錢乂泥
  溝銀六兩九錢蘆葦起解工部錢糧起解
  户部充餉
  摃轎夫六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十兩八錢在
  於集市牙行内出辦
  匠價銀十兩八錢在見在各匠役名下辦納
  九里總筭一名九里書手九名
  在縣三街及四鎭各鄉村地方俱係召募原無
  額設工食
  鹽政
  額派官鹽一百引今奉文革去乃額泒官鹽
  九百引有商人沿河設店自行運賣解司額捕
  私鹽七萬二千斤照例變價銀八十六兩四錢
  今蒙鹽院孟李為革除陋弊事內開照得各
  州縣額派私鹽銀兩為公費而設陋習相沿悉
  行革除外有民間私販凡捕犯鹽物變價解
  院者俱係行鹽商人僱覓鹽丁緝獲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靜海縣志[康熙]》

四卷。清阎甲胤修,马方伸纂。阎甲胤,陕西渭南人,贡生,曾任静海县知县。马方伸,顺天密云人,举人,曾任静海县学训导。静海其志创修于明天启天间,其书藏于县库,然顺治初年损于兵乱。康熙十一年(1872)檄令邑郡重修志书,县令阎甲胤因聘马方重新纂辑,于康熙十二年成书。其风俗门记农民商贩之生活习惯十分详尽。赋役门记明清间田赋制度与户口、人数的变化亦条理清楚。然此志体例编排较混乱。如一卷的分野、疆域、墩堡等应与四卷的土产、陵墓等同归于地理。名宦亦应附之于官师。乡贤与人物,庙坛与寺观亦不应分为两门。此志尚有清抄本。

阅读

相关事件

嘉靖二年大荒
相关事件
順治初年兵燹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靜海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