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俗字 推行注音符號不妨礙讀古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期刊
唯一号: 020020020230006172
颗粒名称: 再論俗字 推行注音符號不妨礙讀古書
分类号: I207.65
页数: 2
页码: 一至二
摘要: 本文是作者对文字的研究。有人问,将来注音字若盛行,岂不影响汉字?我说请以『大学之道』为喻。当曾子门人诸公,记此「大学之道」时,是否即用现在之毛笔,或自来水笔?是否用毛边纸或粉连史?是否用现在通行竖粗横细四四方方或扁平或长方之所谓宋字?大概不是吧!可是经过了籀隶分楷种种书法,直到如今,而「大学之道」如故。由此推之,即再变而为注音字,国语罗马字,甚而世界语,甚而未来语,可知「大学之道」;依然可以存在。若真有当时曾子门人所书的「大学之道」原文,恐怕反而无人能识了。
关键词: 随笔 文学研究

内容

注音字;汉字;门人;书法;曾子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广智馆星期报》

出版者:广智馆星期报出版社

出版地:1929年1月6日

《广智星期报》原名《社会教育星期报》,1915年由林墨青创办发行,1929年迁至广智馆后更名为《广智馆星期报》,该报是值得称道的专业报纸,对当时民众起到广闻益智、普及知识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补庵
责任者